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金证券-快递物流行业:“Fedex事件”发酵,对中国快递企业影响几何?-190603

上传日期:2019-06-03 09:33:04 / 研报作者:黄凡洋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国金证券-快递物流行业:“Fedex事件”发酵,对中国快递企业影响几何?-190603.pdf
大小:53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金证券-快递物流行业:“Fedex事件”发酵,对中国快递企业影响几何?-190603

国金证券-快递物流行业:“Fedex事件”发酵,对中国快递企业影响几何?-190603
文本预览:

《国金证券-快递物流行业:“Fedex事件”发酵,对中国快递企业影响几何?-19060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快递物流行业:“Fedex事件”发酵,对中国快递企业影响几何?-19060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6  月  1  日,针对美国联邦快递(Fedex)在中国未按名址投递快递事件,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独家采访表示,任何快递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国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评论
        预计  Fedex  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规模在  180  亿-200  亿元左右,市占率约为  31%,居中国国际快递市场市占率首位。计算办法如下:2018  年,中国国际快递业务的收入规模为  585.7  亿元。根据《2018  年邮政行业统计公报》显示,外资企业收入占全部快递市场的比重为  5.4%,则预计国际快递企业  2018  年在中国的收入规模为  326  亿元人民币,市占率合计为  56%。不过,考虑到  DHL  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主要通过中外运敦豪展开(18  年营收规模为  127  亿元),此部分预计不在邮政局测算的  326  亿元口径以内。最后,据  Datanyze  报道,DHL  和  UPS  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  25.07%和  16.94%,则可倒算出  Fedex  在中国的国际件收入规模约为  180  亿元-200  亿元左右,市占率约为  31%-33%。
        若中国政府对  Fedex  实行制裁,顺丰和通达系原则上有能力承接该部分业务增量,但合理情形下预计贡献顺丰18  年营收增量的  5%左右,影响较小。若中国政府对  Fedex  实行制裁,我们认为以顺丰为主的中国快递企业有能力承接部分增量,源于:1)2018  年,顺丰自有飞机  50  架,外部包机  16  架,全货机线路条数  65  条,飞机装载率预计在  60%左右,产能利用率原则上仍有可承接空间;2)  以国际件报价来看,顺丰国际件约较  DHL、Fedex  低出  40-60%,价格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同时考虑到:1)目前包括顺丰在内的我国快递企业的国际件产品结构,和  DHL、UPS  等仍有一定差距;2)欧美等长线运输网络,顺丰仍旧通过与  UPS  等快递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全球网络布局仍需时间以弥合,我们倾向于认为该部分件量将主要由  DHL  和  UPS  等国际快递企业承接。假设  Fedex  的  180  亿元营收规模转给顺丰  20%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可增厚顺丰  2018  年营收体量的  4%,整体影响不大。当然,若摩擦加剧,使得政府强行施加政策进行引导该部分件量转给顺丰,则预计可增厚顺丰18  年收入端的  10-15%,利润增厚幅度更大。
        若美方实行反制,预计对我国快递公司的业绩无负面影响,但长期或对中国快递企业的欧美国际业务发展有一定负面冲击。以顺丰为例,公司  2018  年国际件营收中,港澳台件约  9  亿元,中美件约为  2  亿元,若美方对中方实行反制裁,静态测算下对业绩影响几乎为  0,而通达系快递企业近年来海外布局虽有加速,但整体收入占比仍然偏低(预计不到  1%),预计影响也非常有限。但若反制进一步引导至  UPS  甚至其他国际快递企业,则顺丰与  UPS  合资公司之间的合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
        投资建议
        由于我国主要快递公司的国际件布局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全球网络结构和国际件产品结构仍旧需要完善,我们倾向于认为,即使我国政府对  Fedex  实施制裁,预计该部分增量对我国主要快递企业的收入增量贡献有限。特殊的地理结构、人口红利以及零售业层级等因素,共同成就了中国广阔的电商件市场。我们预计,我国主要快递公司的经营重点仍将聚焦于国内市场,借助国际件市场弯道超车的难度较大,各公司仍需徐徐图之。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电商增速不及预期、出现大规模价格战。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