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策略周报(9月第2周):巨量成交的来源与展望-210912

《国盛证券-策略周报(9月第2周):巨量成交的来源与展望-210912(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策略周报(9月第2周):巨量成交的来源与展望-210912(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8月以来,我们的策略观点强调了两个判断,一是上游周期仍然是现阶段最确定的方向;二是成长与价值的收敛才刚刚开始,目前这两个判断都在持续印证。 与此同时,近1-2个月股市持续的巨额成交吸引了各方的关注。 A股巨量成交来自于何处?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宏观逻辑?5000亿的交易增量中,数据可解释的规模有限从7月开始,A股交易量逐步抬升,日均成交阶梯式地从1万亿扩充至1.5万亿。 从可跟踪到的日频数据(主要包括北上、两融、ETF)来看,只能解释1500-2000亿的增量,且在提升幅度上与整体成交基本一致。 而从增量资金来看,除了私募资金外,并未看到明显的提速。 因此,还有相当部分的成交增量,无法通过数据直接解释。 关于近期巨量交易的一个合理解释:存量调仓我们观察到,近1-2个月,公募基金净值与重仓股指数相关性大幅减弱。 通常情况下,偏股类基金净值与基金重仓股指数的相关性能够达到0.95以上。 但从7月底之后,主动偏股类基金净值与重仓指数的相关性大幅减弱。 净值与指数的相关性的下降,大概率是由于机构近期的调仓行为所致。 从成交量与“不相关系数”(1-基金净值与重仓指数相关系数)来看,存量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调仓,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近期交易量的异动。 高成交背后的宏观逻辑与后市展望站在总量视角,7-8月的高成交高换手,更多对应的是市场分歧加剧、存量资金调仓的情形。 宏观不确定性的抬升,导致资金主动降低久期,并追逐分子端业绩确定性,这也是低估值板块与上游周期持续跑赢的原因。 展望后市,1)“稳信用”的共识正在形成,虽然节奏与力度存在分歧,但未来1-3个月稳信用的趋势是相对确定的;2)资金端有望迎来潜在增量入场,尽管缺乏微观数据佐证,但居民财富入市以及理财净值化提速有望给A股带来潜在增量。 在信用企稳以及增量资金助力下,看好未来1-2个季度的指数表现,而前期由于存量调仓导致的高成交也将逐渐回归常态。 结论与建议:上游行情没有结束,成长价值继续收敛(一)历史经验显示,盈利顶到ROE顶期间,分子端的高增仍然是布局的主要抓手(详情参见《中报是周期行情的终点吗?》20210905),在价格韧性延续且相对业绩优势明显的背景下,继续看好上游周期股的表现,重点推荐:煤炭、化工、铝/小金属、钢铁以及海运;(二)成长单边占优的趋势已经转向,未来1-3个月,(货币宽、信用紧)—>(货币、信用双稳)的趋势变化是相对确定的,对于价值股维持逐步增持的建议,低估值重点推荐:券商、建筑、银行,港股互联网龙头以及A股消费核心资产建议左侧布局;(三)关注新基建发力方向,重点关注新能源基建(光伏、风电、储能、特高压)、国产工业软件、通信设备等。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失控;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