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观察:8月新能车销量环比超预期,光伏硅料价格连续五周上涨-210911

《中泰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观察:8月新能车销量环比超预期,光伏硅料价格连续五周上涨-210911(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观察:8月新能车销量环比超预期,光伏硅料价格连续五周上涨-210911(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新能源车:今年电动汽车属于需求持续超预期带来的全面性大级别行情,其中特斯拉产业链为最强投资主线。 据乘联会,2021年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30.0万辆,同比+203%,环比+15%;零售24.9万辆,同比+168%,环比+12%;批发30.4万辆,同比+202%,环比+24%;8月整体销量数据超市场预期。 2021年7月,美参议院1万亿美元基建法案程序性投票获得通过,美国电动车政策迈入拐点,我们预计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直追中国和欧洲。 此外,拜登政府设定2030年ZEV目标渗透率50%,如果考虑PHEV等,综合渗透率有望达到60-70%,远超市场预期。 择时上我们更重视以中游排产和下游产销数据为核心的景气度指标;选股角度,我们中长期仍坚持看好具备成本和产品优势龙头公司,同时看好供不应求带来的量价齐升以及产能外溢带来的二线弹性标的的机会,持续推荐:1)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强竞争力龙头标的。 产品量价齐升环节正极(容百科技、中伟股份、当升科技)、电解液(新宙邦、天赐、永太科技)、阻燃剂(万盛股份)、锂电设备(先导智能等)、以及锂&铜箔等2)零部件: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受益智能化水平提升的伯特利(线控制动)、中鼎股份(智能底盘)等,二氧化碳热管理(克来机电)。 新能源发电:(1)光伏:市场担心涨价影响需求,但这个担忧有点误解逻辑顺序,这一轮涨价不是供给扰动导致的(3Q20),而是紧缺环节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的。 2021年光伏潜在需求很高,供应链本就满足不了需求,只能通过涨价以及产业链利润分配来压低潜在需求,使其与供应能力匹配,产业链无论是单位盈利还是总利润都处于扩张阶段。 7月组件出口同增7.2%、国内装机同增68%打消短期需求担忧,近期硅料、硅片、电池、玻璃等产业链价格全面上涨,硅料价格已连续5周上涨,EVA树脂线缆料价格出现跳涨,需求逻辑全面兑现,下游需求带动光伏产业链开工率全线回升。 我们认为2021年仍是光伏需求大年,新增装机或达170GW(供应链限制的组件需求),同增约30%,产业链来看,硅料供需偏紧、EVA树脂供需持续紧张、玻璃供需缓解、硅片价格因供给释放节奏以及成本曲线支撑或好于预期、电池盈利处于底部区间,当前行业2021年估值横纵向对比性价比高。 重点推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联泓新科、福斯特、阳光电源、亚玛顿、大全能源等,建议关注:福莱特、信义光能等。 (2)风电:考虑到海风、陆上第二波抢装、大基地项目以及平价周期开启,2021年需求或达50GW以上(产业链需求口径同比增长),目前2021年公开中标和招标项目规模达29.82GW,1-7月风电新增装机12.57GW,同增47%,也证明这个判断。 近期大宗价格拐头向下也打消市场关于成本的担忧,风电产业链中整机环节弹性大、零部件环节业绩具备一定确定性,此外本轮风电景气周期出现明显大型化的趋势,对产业链影响深远,值得关注,当前行业2021年估值中位数20倍,性价比较高。 重点推荐:日月股份、天顺风能、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建议关注:新强联、东方电缆、运达股份等。 电网&工控:1)2021年工控需求向好,以锂电、光伏、物流、半导体等为代表的下游需求维持较高景气度,核心器件紧张背景下内资工控品牌凭借可靠交付、灵活响应、技术实力及品牌影响力,份额加速提升,订单及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推荐汇川技术、雷赛智能、麦格米特、中控技术,建议关注信捷电气、伟创电气、鸣志电器等。 2)“碳中和”大势下,新能源发电、5G基站及数据中心、充电桩等行业需求加速,配套低压电器与继电器需求较快增长,中高端需求占比有望提升,推荐良信股份、正泰电器、宏发股份等,建议关注天正电气。 3)新型电力系统是目标及投资主体明确的长期建设方向,电网需解决发电&负荷侧双重波动性、系统可靠性、配网灵活性等痛点问题,设备及技术升级创新将加速,产业链龙头公司及细分环节领先企业充分受益,推荐国电南瑞、思源电气,建议关注四方股份、智洋创新、宏力达、中国西电、安靠智电等。 行业重大变化:新能源汽车:乘联会8月电动车销量点评:环比增幅超市场预期。 新能源发电:(1)EVA树脂线缆料价格跳涨,需求高增将增强价格上行的持续时间和确定性;(2)硅料价格连续五周上涨,需求逻辑全面兑现;(3)联泓新科投资建设2万吨超高分子聚乙烯&10万吨醋酸乙烯联合装置、10万吨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打通上游并布局锂电材料,平台化优势彰显高成长性;(4)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产销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去补贴化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弃光限电风险、技术更新的风险;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电网5G建设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测算偏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