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新材料行业硅基新材行业观察3:下游企业纷纷入局,不改工业硅供需紧张格局-210913

《中信证券-新材料行业硅基新材行业观察3:下游企业纷纷入局,不改工业硅供需紧张格局-21091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新材料行业硅基新材行业观察3:下游企业纷纷入局,不改工业硅供需紧张格局-210913(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期,多个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及一体化企业公布了工业硅产能布局计划,计划通过包括自建、对外投资等形式配套工业硅产能。 我们认为在工业硅持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以下游有机硅、多晶硅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入局工业硅生产环节,表明了整个硅产业链高景气度将长期持续,但考虑到“碳中和”政策的逐步推行以及工业硅产能建设周期较长,我们认为工业硅供需紧张的格局,中短期将不会发生改变。 ▍下游企业纷纷入局工业硅,硅产业链高景气将长期持续。 近期多个企业公布配套工业硅产能相关计划,包括:(1)合盛硅业:子公司东部合盛对外投资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新建32台33MVA矿热炉,建设期2年;(2)东岳硅材:与罗甸县政府签署框架协议,新建8台33MVA矿热炉(我们预计约合年产10万吨工业硅),分两期建设,建设期分别为1年;(3)天池能源(特变电工子公司):根据环评公示,公司规划建设80台33000kVA高纯硅矿热炉,年产高纯硅100万吨,分两期建设。 此外,根据昌宁发布显示,云南通威(通威股份持股51%,隆基股份持股49%)正与当地政府洽谈年产50万吨工业硅项目。 我们认为随着下游企业纷纷入局工业硅生产,硅产业链高景气度将长期持续。 ▍“双碳”战略下,新增产能或将持续受限。 在“双碳”大战略下,工业硅生产属作为高耗能企业,电费占成本比例接近40%,新增产能审批难度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新增工业硅产能将受到产能+成本两方面的卡位限制。 短期来看,预计以下游企业为主投放的工业硅产能将在2023年及以后释放,对短期供需格局影响不大;长期来看,随着有机硅、多晶硅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预计下游新增产能最终将能够实现消化。 ▍工业硅价格持续创新高,8月开工率有所下降。 截至9月10日,金属硅553/441/421价格分别为25550、29250和32000元/吨,周涨幅分别为10%/8%/5%,月涨幅分别为61%/67%/76%,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02%/110%/119%,三项价格持续创历史新高。 此外受到限电影响,8月金属硅开工率为58.3%,环比-9.93pcts。 ▍风险因素: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预计有机硅市场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趋势为主,我们继续看好板块行情,建议关注产业链布局完整、同时受益产品价格提升的企业:合盛硅业、新安股份、东岳硅材;(2)具备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实现一体化布局的硅料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