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中国6月通胀数据点评:通胀风险仍然可控央行宽松概率高于被动紧缩-190710

《中信期货-中国6月通胀数据点评:通胀风险仍然可控央行宽松概率高于被动紧缩-19071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中国6月通胀数据点评:通胀风险仍然可控央行宽松概率高于被动紧缩-19071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期摘要:
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 6 月 CPI 同比录得 2.7%,PPI 录得持平。据此,我们的观点是:
1、 CPI 的上涨仍然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翘尾因素相比新涨价因素仍然占主导。我们认为当前进入蔬菜瓜果年内集中上市期,其价格增速的回落部分抵消了猪肉价格上行的压力。若猪价 9 月突破 30.41 元/千克,而蔬菜瓜果增速出现回落,则三季度 CPI 仍然能维持在 3%以下;反向推导,若 9 月份 CPI 要突破 3%,则要求届时生猪价格突破 32.5 元/千克的价格。
2、 PPI 同比增速由涨转平,主要受到生产资料价格回落的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国际油价从高位回落带来的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价格增速下行,另一方面则受到贸易摩擦的拖累令原材料及中间品的价格增速受到拖累。上述两大因素在7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
3、 央行年内因通胀压力急剧上升而加息的概率从目前来看仍然较低。随着海外主要央行的鸽派特征日益凸显,中国央行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正在不断加大,政策窗口打开的时间点大概率出现在季末。
猪价、鲜果推动通胀继续上涨,但破 3 仍暂时无虞
中国 6 月 CPI 同比增长 2.7%(前值为 2.7%,下同),环比下降 0.1%(0.0%)。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 CPI 增速同比录得 1.6%(1.6%)。
分项来看,食品类价格同比增 8.3%(7.7%)。其中以鲜果、畜肉、禽肉、蛋类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居前,分别增长 42.7%(26.7%)、14.4%(12.5%)、7.4%(6.4%)、6.2%(8.7%)和 4.2%(13.3%)。进入 6 月,鲜菜大量上市,补栏的蛋鸡开始进入产蛋季节,令二者增速出现回落;但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畜肉和禽肉的继续攀升;鲜果中夏季时令水果西瓜和桃子虽然出现价格回落,但是由于苹果价格继续上涨且涨幅较高,春夏季多次强降水导致南方荔枝、菠萝等水果出现减产或者采摘运输方面的困难,令鲜果价格出现反季节性上涨。
我们最为关注的猪价同比增长 21.1%(18.2%),增速继续提高。按 2019 年生猪占CPI2.35%的权重测算,假设其他分项保持平稳,按简单的当前 CPI+(目标猪价/基数-1-当前猪价涨幅)权重 来测算,在 9 月这个猪价的季节性高点上,若生猪价格不到 25.85 元/千克,则 CPI 对应为 2.75%左右,若猪价突破 30.41 元/千克,则 CPI 对应为 3.2%以上。非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1.4%(1.6%)。其中以医疗保健、教育文娱、衣着、居住分项增幅居前,同比增速分别为 2.5%(2.5%)、2.4%(2.6%)、1.8%(1.7%)。交通和通信分项受到成品油调价、汽柴油价格下降的影响,同比降幅扩大至-1.9%(-0.9%)。
6 月贸易摩擦影响尚在,上游价格承压令 PPI 增速停滞
6 月份 PPI 同比持平(增长 0.6%),环比下降 0.3%(增长 0.2%)。从产业链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下滑 0.3%(增长 0.6%),其中采掘工业仍然是主要的上涨动力,但增幅缩小至 4.5%(6.1%),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受到中美贸易摩擦拖累,同比增速分别为-2.1%(-0.6%)和 0.0%(0.5%)。生活资料同比增速 0.9%(0.9%),其中食品、衣着和一般日用消费品仍然保持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 2.2%(2.2%)、1.6%(1.5%)和 0.5%(0.4%),但耐用消费品同样收到贸易摩擦影响同比降幅扩大至 0.9%(-0.8%)
从行业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幅一骑绝尘、继续扩大,达到 18.5%(14.2%)。非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同比增幅紧随其后,分别达到 5.9%(5.8%)、4.4%(4.9%)、3.4%(3.8%)和 2.8%(3.0%)。同比下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能源化工相关板块,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化纤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分别为-6.7%(-5.4%)、-4.8%(-1.5%)和-3.8%(-2.5%)。
PPI 增速的停滞一方面来自于国际油价从高位回落带来的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价格增速下行,另一方面则受到贸易摩擦的拖累令原材料及中间品的价格增速受到拖累。但是随着 OPEC 减产协议的演唱以及美伊关系的紧张,原油价格获得新的支撑因素;中美贸易摩擦随着日本大阪 G20 会议的召开出现缓和迹象,在 6 月对 PPI 形成压制的因素在 7 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
央行下半年宽松倾向仍将延续
综合考虑 CPI 和 PPI 接下来的趋势,我们认为 CPI 在三季度“破 3”的概率仍然不大,PPI 尽管存在回升的可能性,但整体增速仍然将维持在低位。通胀风险仍然可控,因此央行因通胀急速拉涨而被动加息的可能性目前不算高。反观当前全球央行的动态,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今年下半年鸽派的倾向愈发明显,外汇市场已经开始对这一因素计价,美元指数以及欧元兑美元自 6 月下旬以来出现承压的势头,人民币被动升值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将为央行进一步施行宽松政策打开外部空间。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为了配合 6 月以来出台的又一轮稳增长政策,央行也存在打宽松组合牌的政策倾向。因此,我们仍然维持央行宽松倾向延续的判断,尽管降息和降准都存在可能性,但是考虑到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认为局部定向降准的概率大于降息,政策窗口打开的时间点大概率出现在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