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促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K12民办教育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有待观察-190711

上传日期:2019-07-19 09:04:03 / 研报作者:杨晓琴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促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K12民办教育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有待观察-190711.pdf
大小:57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促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K12民办教育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有待观察-190711

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促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K12民办教育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有待观察-190711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促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K12民办教育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有待观察-19071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促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对K12民办教育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有待观察-190711(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7  月  8  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被认为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强调全面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以往民办学校由于招生比较灵活,往往提前招生,市场担忧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令民办学校择优录取的优势减弱。由于公民同招及随机派位早在去年就已在部分城市试点推行,市场并不是毫无心理准备。  “意见”里再次明确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虽然这也不是新的提法,去年  9  月教育部就曾组织过排查义务教育使用境外教材的情况。总体来说,对义务教育阶段政策规管继续收紧。政策的导向是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发展,防止部分优质学校过度“掐尖”,长远来看将会促使各校生源较均衡,过度的择校热或趋冷静。对于顶级公办和民办学校来说,该政策确实会分流部分优质生源,但民办学校更依赖于优质生源打造教学口碑来提高定价能力,短期来说我们不认为会造成民办学校招生和定价困难,对业绩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长远来说,部分优质民办学校通过优秀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通过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体现)来吸引优质学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绩表现的模式可能受到影响,其定价优势可能被削弱。我们重申重点关注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小的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及课外培训行业。    
        “公民同招,超额摇号”去年已有部分城市推行  
        意见中对民办教育上市公司直接影响比较大的是这一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其实不是突然出现的新提法,一是去年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始推行公民同招及超额摇号,如上海、杭州、成都、武汉等;二是今年  3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  2019  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指出,各地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坚决防止对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冲击。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这条意见出台的背景是民办中小学迅速发展,并且因为招生限制较少,往往享受到了“提前招生”的特权,挑选到优质生源。此举意在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防止部分学校过度“掐尖”,形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局面。这一条我们认为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从已经试行公民同招的城市来看,各地的推行办法不尽相同。以上海为例,上海  2018  年新出的政策,公办小学跟民办小学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招生,并且公办跟民办只能选择其一。上海过去的情况是,民办学校可以择优录取学生,民办小学、中学可以在入学前通过面谈、IPAD  机测等方式挑选优质生源,而公办学校则必须就近录取对口学区的学生。民办校招生时间,比公办校对口录取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到一个月。这种招生录取方式,让家长都会在民办校招生季先去“考一考”,考上了民办校就进民办校,考不上再对口录取公办学校。最终造成小学、中学阶段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更有名、更出成绩。新政将“冲民办、保公办”的择校策略打破,引导优质生源分流。如  17  年上海小学升学登记人数  16.77  万人,民办报名人数为  3.74  万人,而  18  年实行新政后,升学登记总人数为  18.04  万人,而民办报名人数仅为  1.99  万人,下降了  47%。上海有其特殊性的地方在于,上海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办非常强,在小学升一流初中升学率上,一流民办小学的升学率明显优于公立小学,造成部分民办学校过度的择校热。而大多数地方,公办学校仍是家长首选。
        而从成都去年的公民同招及派位机制来看,在招生计划中直接给予随机派位较多的名额,几乎占了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一。比如成都外国语学校去年本地生计划  910,随机派位计划  273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本地生计划  1000  人,随机派位计划  300  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总计划  315  名,实际派位计划  295  名,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总计划  315  名,实际派位计划  300名。通过随机派位计划招生人数占比很高,而现在出台的“意见”中,仅要求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部分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对比部分城市实施的高比例随机派位,已经算较为宽松。
        今年开始实行小学公办民办同步招生的杭州,有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是为促进公民办小学健康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回归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而不是过多地考虑怎么挑选生源。从长远来看,教育改革必须进行,但改革的成效却不是短期可以看见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还是要增加可以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和资源。至于对民办学校的生源分流担忧,我们认为真正优质的民办学校仍然是供不应求,完全不担心招生问题,但对于部分民校是否造成优质生源分流,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公办、民办学校趋于平均,是否会令民办义务阶段学校扩张步伐放缓,这个有待观察各地落实情况。
        关于严禁使用境外教材的提法也不是新政
        “意见”中海提出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这也不是新的提法,去年  9  月教育部就曾组织过排查义务教育使用境外教材的情况。早在  2016  年  9  月时,上海市教委发布对几十家国际学校进行停课整顿的通知,就表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不能使用境外课程和境外教材。如果追溯到更早的中国《义务教育法》,其法规中就明令,在中国境内开设招收中国国籍学生的初中和小学,就必须使用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教育大纲,大纲中对义务教育的课程是必须要使用对应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所以这并不是新政策,无需过于忧虑。中国运营的国际学校多数是采取双语教学,突出外语特色,小学和初中整体用的仍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
        我们的建议  
        总体来说,对义务教育阶段政策规管继续收紧。政策的导向是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发展,防止部分优质学校过度“掐尖”,长远来看将会促使各校生源较均衡,过度的择校热或趋冷静。对于顶级公办和民办学校来说,该政策确实会分流部分优质生源,但民办学校更依赖于优质生源打造教学口碑来提高定价能力。短期来说我们不认为会造成民办学校招生和定价困难,对业绩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长远来说,部分优质民办学校通过优秀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通过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体现)来吸引优质学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绩表现的模式可能受到影响,扩张的步伐是否会因此趋慢有待观察。从政策的导向来说,未来义务教育阶段不能选择营利性,并且让教育回归本源,提高质量防止资本过度逐利的监管意志已经清晰我们重申重点关注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小的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及课外培训行业。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
        学校扩张速度、招生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