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现状和前景-190722

《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现状和前景-19072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现状和前景-190722(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新药研发成本差距很大。欧美新药研发的成本在 10 亿美金,而目前,国内药企成功开发的新药数量较少,披露出来的开发成本信息更少。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药企研发一个新药的成本在 2-3 亿元左右,而且这个费用还不包含研发失败的投入。
国内药企新药研发同质化非常严重。众所周知,中国创新药研发主要是 ME-TOO 类药物,同一个靶点多达十几家在研,哪怕是第一梯队已经有三四家竞争者,后续仍然有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前仆后继。
专利创新药市场存在的三大前提条件:专利保护、药政监管、医保支付。
自 2016 年以来,中国的专利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专利保护提出的一系列意见与美国 HATCH 法案的方向基本一致,国内药品专利设置制度正向欧美规范市场靠齐。
在药政监管方面,中国加入 ICH,接受全球临床和境外数据。中国优先审评制度的正式实施开始于 2016 年,从优先审评的变革结果来看,有限审批品种的上市申请相对非优先审评品种平均加速约 33 个月,以奥希替尼为例,奥希替尼是目前唯一的治疗 EGFRT790M 突变阳性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从注册到批准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可见优先审评制度对药物上市的加速效应。
2016 年以来,医保进入支持治疗性药物和创新药的新阶段。尤其是以 2017 年新版医保目录为标志,治疗性用药成为医保支付的主流方向,对创新药企业形成利好。此外,医保谈判速度加快、接受范围显著扩大,各省市加快落地报销,这些都是医保方面利好条件。
由此可见在创新药的环境方面正在向欧美发达国家靠齐,未来创新药的前景看好。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出现政策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