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下半年信用债之变-210915

《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下半年信用债之变-210915(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信视角看债:下半年信用债之变-210915(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通过观察托管数据,以度量市场风向。 8月以来广义基金着手配置信用类债券,策略采取“下沉资质+控制久期”相结合。 市场供给方面,近期发债资质提升,期限有所拉长。 违约方面,总量下降,结构上民企仍占据主导地位,房企风险加速释放。 ▍托管变化与配债行为。 我们梳理中债登和上清所8月托管数据,各类机构均净增持利率债,银行的配置力度最大,广义基金次之,合计贡献绝大部分增量。 存单方面,广义基金净增持2243亿元,其他类型机构则均是净减少;金融债方面,广义基金同样是最大买盘,消化了理财监管对于资本债的冲击;信用债方面,广义基金净增持1044亿元,银行和券商分别净增持320亿元和153亿元,保险和外资有所减持;资产支持证券方面,银行和广义基金增持较多。 从不同评级、期限的信用利差来看,近期广义基金配债策略可能是信用下沉+久期缩短。 AAA、AA+和AA产业债利差近1个月分别下行4.0bps、12.2bps和20.0bps,适度承担信用风险的超额收益得到体现。 0.5~1年期限的产业债利差近1个月下行14.0bps,超过1~3年和3~5年的利差变化。 总的来说,广义基金通过下沉资质+控制久期的方式取得了收益的平衡。 ▍发债资质提升,期限拉长。 2021年以来唯一的信用债净偿还月度出现在5月,彼时城投发债条件趋紧,导致市场存量出现小幅萎缩,但6月开始又再度实现净融资,且热度延续至三季度。 7月和8月,信用债分别实现2035亿元和3248亿元的净融资,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72%和121%。 2021年6~8月,信用债净融资当中,来自AAA发债主体的规模比重分别是31.5%、40.1%和48.3%,呈现逐月增长的趋势,发债主体资质有所提升。 从期限来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至8月短债占信用债净融资的比重分别为12.1%、17.5%和14.5%,较上半年有所降低,发债期限有拉长趋势。 ▍违约趋缓,结构变换。 去年四季度以来,违约和信用风险的此起彼伏,期间政策也对逃废债予以重击。 但2021年以来,信用债首次违约主体数量和所涉及的债券规模都处在下降通道,前三季度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分别为8家、4家和3家,较2020年四季度有所减少。 从新增违约主体的企业属性来看,区别于2020年下半年的国企为主,今年的违约再次由民营企业主导,15家首次违约主体当中,民营企业有7家,地方国企有6家,其余2家分别是中外合资企业和校企。 具体到行业来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释放正在加速,4家主体在今年出现债券违约,不乏规模较大的开发商。 ▍风险因素:监管政策再度收紧,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再融资难度加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