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元证券-内镜行业跟踪报告:内镜降类迎机遇,国产替代正当时-210913

上传日期:2021-09-15 14:11:25 / 研报作者:徐偲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国元证券-内镜行业跟踪报告:内镜降类迎机遇,国产替代正当时-210913.pdf
大小:200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元证券-内镜行业跟踪报告:内镜降类迎机遇,国产替代正当时-210913

国元证券-内镜行业跟踪报告:内镜降类迎机遇,国产替代正当时-210913
文本预览:

《国元证券-内镜行业跟踪报告:内镜降类迎机遇,国产替代正当时-210913(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元证券-内镜行业跟踪报告:内镜降类迎机遇,国产替代正当时-210913(35页).pdf(3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H1全球内镜行业显著恢复,国内厂商实现强劲增长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全球内镜市场迅速恢复,国际龙头业绩显著反弹,2021H1奥林巴斯医疗业务实现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4.30%,其中中国区营收27.76亿元,同比增长32.67%;波士顿科学内镜业务实现营收67.95亿元,同比增长32.91%。

国内厂商方面,开立医疗、澳华内镜与南微医学均实现50%以上的营收增速,后疫情时代受益于内镜择期手术需求释放以及国产替代的逐步深入,国内龙头有望持续强劲增长,进一步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

技术端来看,国产软镜有望在3年内完成光学放大、可变硬度等核心技术追赶,国产高端硬镜技术水平与进口已无明显差距,达到替代基础。

内镜降类加速研发兑现,国产替代硬镜先行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将光学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的管理类别由Ⅲ类调整为Ⅱ类,这意味着厂商在申报常规内窥镜产品(例如腹腔镜、电子胃肠镜)的注册证时不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原先3年左右的注册周期有望缩减至1-2年。

对于正处技术追赶期的国产内镜厂商来说,注册周期缩短有望显著加快产品的更新迭代,缩小与进口品牌的技术差距。

2021年3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2021年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的公示》,目录中硬镜产品仅剩经皮肾镜一种,相对于2019年减少了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8种产品,这也意味着广东省级公立医院在政府采购除经皮肾镜以外的硬镜时,均需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国内硬镜厂商迎来发展良机。

内镜耗材化趋势显著,国内厂商有望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一次性内镜可避免交叉感染且无需洗消、维修,2020年在疫情催化下实现快速发展,全球一次性内镜龙头Ambu销售量达到109万条。

美国自2020年开始积极探索一次性内镜医保政策,一次性十二指肠镜目前最高可获全额报销,进一步促进了临床使用。

由于一次性内镜技术壁垒较低,无需考虑复用性与稳定性,且国内内镜产业链配套齐全,关键部件国产化率高,因此供应链整合能力较强的国内厂商得到快速发展,凭借性价比与先发渠道优势,未来仍有望在全球一次性内镜市场中保持较强竞争力。

投资建议内窥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产品牌渗透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在产品高性价比优势以及鼓励国产替代等政策下,成长性强,因此我们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国内内镜诊疗器械龙头南微医学、国产软镜设备龙头开立医疗、荧光腹腔镜整机领先企业海泰新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疫情影响海外销售风险;产品研发注册不及预期风险;带量采购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