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发布,关注军用装备和信息化领域投资机会-190722

《太平洋证券-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发布,关注军用装备和信息化领域投资机会-190722(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发布,关注军用装备和信息化领域投资机会-190722(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7 月 24 日上午 10 时,我国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7 月 24 日,国新办举行《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发布会。白皮书全文约 2.7 万字,正文部分包括国际安全形势、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改革中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合理适度的国防开支、积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6 个章节。
点评:
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仍然延续十九大“三步走”发展战略,2020 年关键节点将至,今明两年军队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战略目标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判断,前几年受军改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速度大概率受到拖延,2020 年关键节点将至,今明两年国防和军队建设预计进入冲刺阶段。
“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白皮书对国际局势的判断:一是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二是亚太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三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四是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时有抬头,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冲击。
中国人均国防费偏低,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总体上看,中国国防费是公开透明的,开支水平是合理适度的,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国防费是偏低的。2012 年到 2017 年,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重约为1.3%,美国约为 3.5%。2017 年中国国民人均国防费为 750 元人民币,约相当于美国的 5%;中国军人人均国防费为 52.16 万元人民币。中国国民人均国防费排在第七位,军人人均国防费排在第六位。
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新型主战装备加速列装。白皮书中首次写入了解放军的主战装备型号,这些主战装备包括 15 式坦克、052D 驱逐舰,歼-20 战斗机、东风-26 中远程弹道导弹。这分别代表了解放军陆、海、空以及火箭军的主战装备。白皮书指出,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我们认为,为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各兵种的新型号主战装备将会加速列装,建议重点关注有列装预期的主机厂标的。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发展趋势对国防信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组建战略支援部队作为信息化战争重要保障。白皮书指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
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包括战场环境保障、信息通信保障、信息安全防护、新技术试验等保障力量。
我们认为,国防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军事实力的发展,一是要关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二是要关注信息化战争中对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比如网络安全、通信保障、电磁环境保障等领域的发展。
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催生消耗类性武器装备的需求。2012 年以来,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各战略方向使命课题针对性训练和各军兵种演训,师旅规模以上联合实兵演习 80 余场,全军兴起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热潮。我们认为,实战化练兵是提高我军实战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军队将继续加强执行相关要求,建议重点关注实战化练兵催生消耗性武器装备的需求,比如弹药、靶标等。
军改取得积极进展,2020 年前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总体上是按照“三大战役”来打的。第一仗,率先展开领导指挥体制改革,重在解决体制性障碍;第二仗,压茬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矛盾;第三仗,着力深化政策制度改革,重在解决政策性问题。2020 年前,完成各系统各领域主干政策制度改革,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从本次白皮书描述我们可以推断,指挥体制改革和人员编制改革已基本完成,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亦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受军改影响滞后的订单有望加速释放。
投资建议
今明两年,军工企业业绩恢复将有望由主机厂向配套厂以及民参军企业传导,具备技术和市场绝对优势的军工企业、民参军企业将在未来军民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积极配置细分领域龙头,从两条主线精选标的:(1)核心装备列装预期增强,关注核心装备总装及配套公司:中直股份、中航机电、中航光电;(2)在军工订单复苏,以及中美外交环境的背景下,国家对依赖进口的军用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军用新材料、关键零配件,以及在信息化战争中制约军队战斗力的国防信息化企业最先受益,关注:菲利华、光威复材、宝钛股份、航天发展。并建议关注核电重启带来的投资机会,关注台海核电、中国核建。此外,军工资产注入预期不断加速,建议关注国睿科技、四创电子、中航电子和航天电子。
风险提示:军队订单释放不达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军民融合推进速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