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苏宁易购-002024-线上经营思路调整,小店出表后有望迎来业绩改善-190730

《中泰证券-苏宁易购-002024-线上经营思路调整,小店出表后有望迎来业绩改善-190730(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苏宁易购-002024-线上经营思路调整,小店出表后有望迎来业绩改善-190730(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件:2019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46.18 亿元,同比+21.6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 21.39 亿元,同比减少 64.37%。2019H1 公司实现商品销售规模 1,842.15 亿元,同比增长 21.80%;其中线上平台 GMV 为 1,121.50 亿元,同比增长 26.98%。
完善全渠道零售网络,快消品类发展重心向线下转移。
线下:完善多业态、多层级市场智慧零售网络布局。公司继续优化“两大、两小、多专”的线下门店布局,打造覆盖不同市场级别、不同消费需求的智慧零售渠道网络。截至 6 月 30 日,家电 3C 家居生活专业店/红孩子母婴店/苏鲜生数量分别为 2,110/172/9 家;苏宁易购直营店逐渐转型为轻资产的零售云加盟店,截至季度末零售云自营店为 1,746 家,零售云加盟店达 3,362 家,加速渗透县镇级低线市场;苏宁小店经营模型持续优化,二季度完成出表,将继续围绕社区市场加快布局,门店数量已达 5,368 家,迪亚天天加盟店减少至 42 家。一季度收购的 37 家万达百货门店稳健经营,依托线下苏宁广场进一步丰富全渠道零售场景。
零售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承压,电器店同店仍然保持负增长;生鲜、快消品及家居品类相对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线下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 2%,将加速整合小店/零售云/家乐福等线下资源,推动非家电品类协同发展。2019H1 家电 3C 家居生活专业店/苏宁易购直营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5.66%/6.27%;红孩子母婴店经营逐步成熟,可比门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6.84%。
线上:聚焦社交运营,强化苏宁拼购、苏宁推客、苏小团等产品矩阵。2019H1 线上自营 GMV 为 1,121.50 亿元,同比增长 26.98%,2019Q1/Q2自营增速为 41%/14%,主站增速低于预期。上半年开放平台实现 324.55亿元 GMV,同比增长 30.50%,2019Q1/Q2 同比增长 26%/35%,在苏宁拼购、苏宁推客、苏小团等社交产品运营矩阵的强化下实现增长提速。截至 6 月 30 日,苏宁零售体系注册会员数达 4.42 亿人,线上将继续聚焦社交运营,提升流量集聚/转化效率。
营收增速与行业相当,净利润同比减少 64.37%。2019 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21.6%,电商行业增速普遍放缓,公司全场景零售支撑下,2019H1 实现营业收入 1,346.18 亿元,同比增长 21.63%。2019H1实现归母净利润 21.39 亿元,同比减少 64.37%,主要原因为去年同期出售阿里股份实现 56.01 亿元净利润的影响;二季度小店出表,测算得到 2019H1 苏宁经营性利润为-0.01 亿元,去年同期经营性利润为 4.02 亿元。
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金融聚焦核心业务发展。截至 6 月 30 日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 1,090 万平方米,46 个生鲜冷链仓覆盖 218 个城市,支撑公司生鲜业务的快速发展。2019H1 苏宁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投放额同比增长 100%+/41.3%,支付用户交易笔数同比增长 31%,苏宁银行总资产较年初增长 68.20%。
投资建议:线上自营增速放缓,开放平台增长提速,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苏宁 2019H1 全渠道家电零售市场份额为 22.4%,同比增加 1.3%,持续领先京东(14.1%)。苏宁全渠道家电零售布局完善,在渠道优势下以自有品牌优化盈利能力,家电造血的确定性较高;社交运营产品矩阵成型,线上开放平台增长提速;小店出表后减轻亏损压力,家乐福预计在四季度完成并表,快消品类亏损在业务整合协同效益下有望收窄。通过资本化运作,苏宁物流和自有物业的资产价值将逐步明晰,预计下半年物流有望持续减亏。若基本面持续向好,苏宁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改善,后续市值增长空间较大。预计 2019-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3,038.36/3,736.54/4,555.6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78.20/25.32/72.11 亿元。
风险提示:(1)线上线下融合不及预期,线上业务成本激增;线下门店改造受阻,新拓展门店经营不善、亏损加剧,造成公司盈利下滑;(2)搜索流量红利减退,天猫旗舰店流量优势减弱;苏宁拼购、零售云、苏宁小店等新流量入口拓展不顺利,流量成本大幅上升;(3)金融业务风控能力不足,坏账大幅增加,持续拖累集团现金流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