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五十九》:跳跃Beta与连续Beta-190801

《东方证券-《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五十九》:跳跃Beta与连续Beta-19080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五十九》:跳跃Beta与连续Beta-190801(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研究结论
本篇报告基于 5 分钟的高频数据构建了跳跃 Beta 和连续 Beta 两个因子,从因子表现来看这两个因子不论原始值还是行业中性化之后在各个样本空间都具有显著的选股效果,相比常规 Beta 选股效果提升明显,而且其在大市值股票中的选股表现基本也与全市场类似。此外,这两个因子是基于过去一年的数据构建的,因此其因子衰减很慢,因子 RankIC 的半衰期大约为 9 个月。
从相关性上看,这两个因子与常规的 Beta 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说明其也属于Beta 类型的因子,但是在对常规 Beta 因子正交化之后,这两个因子仍具有较强的选股效果。此外,中性化后跳跃 Beta 与估值、非流动性、投机性的 RankIC相关性均大于 50%,而连续 Beta 仅和非流动性相关性较高。在对九大类各维度因子以及常规 Beta 做了正交化之后,跳跃 Beta 和连续 Beta 原始值的RankIC 分别为-0.028,-0.037,ICIR 分别为-2.07,-1.95;中性化后的 RankIC分别为-0.027,-0.031,ICIR 分别为-2.32,-2.18,均有着很显著的增量信息。
A 股市场的 Beta 类型因子整体表现并不特别突出,有很多因子都表现更好,不过基于 AQR 统计的结果,在美国市场和美国以外的市场中,BAB(低 Beta vs. 高 Beta)组合在过去 30 年里要显著的好于 SMB(小市值 vs.大市值)组合,HML(高 BP vs. 低 BP)组合,UMD(强势股 vs. 弱势股)组合和QMJ(优质股 vs.劣质股)组合,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以后 A 股逐渐与全球市场接轨,Beta 类因子应该还是会具有长期较好的选股效果的。
风险提示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模型效果造成剧烈冲击,导致收益亏损。
量化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得到,未来存在失效风险,建议投资者紧密跟踪模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