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保险行业他山之石系列一:联合健康集团,高增长与高盈利的健康险龙头-190802

《兴业证券-保险行业他山之石系列一:联合健康集团,高增长与高盈利的健康险龙头-190802(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保险行业他山之石系列一:联合健康集团,高增长与高盈利的健康险龙头-190802(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联合健康集团是美国的健康险龙头,ROE 长期高于同业,市场亦给予其较高且不断提升的估值,使公司从 2008 年末至 2018 年末的十年间股价涨幅超过 10 倍。因此,我们选取联合健康集团作为保险行业他山之石系列的第一篇,结合美国医疗体系,重点分析其业务模式和探究其高盈利能力。
两大业务板块相互协同,使联合健康集团高速增长且保持强盈利能力,旗下 PBM业务的控费能力是盈利的核心。联合健康集团主要分为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UnitedHealthcare(健康险业务)与 Optum(健康服务业务)。UnitedHealthcare 业务主要负责给客户提供各种健康保险,同时可以将客户引流至 Optum 业务。公司健康险业务增速较高,主要为公共医疗保障相关业务的高增长,从 2010 年至 2018年收入年化复合增速为 9.5%,营业利润率基本保持在 5%以上。Optum 业务分为OptumHealth、OptumInsight 和 OptumRX 三大板块,在后端为健康保险公司提供健康服务、系统和控费等支持,同时也可以对外独立获客,创造额外的利润增长点,从 2010 年至 2018 年 Optum 业务的收入复合增速高达 20%,营业利润率由4.8%逐渐上升至 8.1%。Optum 业务中,OptumRX 运营的 PBM 业务是集团实现强盈利能力的核心,OptumRX 依靠集团的客户资源能够与医院、药房等机构形成有效的合作,提前介入诊疗行为并控制药品价格来控制集团赔付成本,使集团能够实现相对稳定且较低的赔付支出。
我们分析联合健康与国内人身险公司的区别,主要包括健康险业务模式的不同、健康服务业务的定位不同和对投资端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其本质原因在于中美医疗体系的不同。健康险模式上,国内人身险公司大多以长期重疾险为主,通过个险渠道和中介渠道销售给个人客户,联合健康集团则主要销售一年期产品,客户主要为雇主和政府公共医疗相关部门等团体客户,直销渠道占比较高。对于健康服务的定位,国内人身险公司通常把健康服务定位成纯辅助业务,联合健康集团在此基础上,还通过 PBM 业务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赔付成本,此外自身还通过多种形式贡献可观的营收和利润。投资端上,国内人身险公司依赖于投资端实现盈利,联合健康集团则对投资端的依赖极低。本质上看,联合健康与国内人身险公司的区别主要由于中美医疗体系的不同,使国内保险公司在医院的话语权低,此外中国“以药养医”和医疗资源不均衡对于 PBM 业务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对于国内险企而言,联合健康营业模式短期内较难在中国实现,长期则需要多方面内外部因素的改进来逐渐实现,具体包括:1.提升商业保险公司在医保体系的参与度和对医院的选择权;2. 提高商业健康险覆盖程度;3. 改变“以药养医”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平等的现状;4.保险公司要打通足够多的医院系统、药房系统和医保系统。总体上看,平安等布局较广的龙头险企机会相对更大,但完全复制联合健康营业模式的可能性较低,最终可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模式。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利率下行;投资收益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