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7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低于预期的同与不同-190812

《中泰证券-7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低于预期的同与不同-1908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7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低于预期的同与不同-190812(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社融低于预期的同与不同——7月金融数据点评
1、负债端:存款结构性挪位值得关注。7月末,M2余额191.94万亿,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M1余额55.3万亿,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2个百分点,信用派生速度整体放缓。从存款端看,7月存款增加6420亿,同比少增3867亿,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1.39万亿,降幅是去年同期两倍有余,成为拉低新增存款的主要因素;居民存款下降1032亿,降幅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财政存款增长8091亿,整体符合规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非银存款达到1.34万亿,明显高于历史同期。
2、资产端:非标缩量拉低社融,债券融资为唯一支撑项。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4.13万亿,同比增长10.7%,增速不及预期。7月份新增信贷1.06亿,同比少增3975亿,新增社融1.01万亿,同比少增2103亿,其中,非标融资大幅回落6226亿是拉低社融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从企业角度看,信贷数据全面走弱,新增企业贷款2974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195亿,中长期贷款增加3678亿,虽然新增中长期贷款相对平稳,但是整体企业信贷占新增贷款的比重降为28.06%,企业融资进一步收缩,此外,票据融资增加1284亿,降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从居民的角度看,居民贷款增加5112亿,占新增贷款比重为48.23%,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95亿,中长期贷款增加4417亿,长期贷款占居民贷款的比重达到86.4%,为近一年来的最高值,在地产政策不放松和金融资产整体走弱的背景下,居民加杠杆的意图提升。从非银的角度看,7月非银新增贷款2328亿,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21.96%,为近三年来的最大值,结合非银存款同步高企,我们认为这表明银行难以扭转信贷扩张意愿和能力双弱的趋势,而通过非银融资的方式完成信贷投放要求。从非标的角度看,三类非标一共萎缩6226亿,降幅为一年来的最大值,其中委托贷款减少987亿,同比多减37亿;信托贷款减少676亿,同比少减529亿;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63亿,同比多减1819亿,实体经济依旧处于信用收缩通道。从债券的角度看,企业债券融资和政府专项债7月共增长6625亿,成为托底社融的中坚力量。此外,股票融资新增593亿。
3.同样的社融下降,与18年不同的逻辑。分析结构,会发现本月金融数据的下滑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房地产融资加码收紧,实体端信贷需求下降,除债券外流向实体的出水渠道全面萎缩;其次,也来自于进水量的调整,央行从6月包商银行事件后的危机模式恢复至正常,超储率从6月末2.0%的水平回落至7月末1.5%左右。因此,本月社融数据的下降与18年的持续下降略有不同,18年虽然资管新规使得非标部分对应的融资需求萎缩,但受益于央行政策引导,银行创造信用的意愿并不差,社融萎缩速度明显快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速度。即使央行在下半年加码放松,银行信用创造意愿触底反弹,也不改社融下降趋势;而从19年开始,资管新规渐渐消化,实体信贷需求和银行创造信用意愿慢慢趋于同步。一季度央行加码宽松,金融数据同步好转;二季度货币政策微调,金融数据应声而落。而6-7月份因为包商银行的扰动,央行投放端、银行信用扩张端和金融数据端出现了相同幅度的振幅,我们也因此看到6月社融超预期增长,但托管量数据中产品户资金反而大幅增加;而7月社融超预期下滑,产品户资金反而不及历史均值水平。
因此,目前债市投资的逻辑与18年也略有区别。18年社融坍塌式下降使得流动性成为驱动债市收益率下行的核心因素,短端带动长端牛陡式下行;而目前结合包商银行事件以及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在进水管源头上想办法,通过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升银行信用创造意愿,以供给拉动需求恐怕并非政策的最优选择。在维持进水量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疏通流动性渠道的新方法或是目前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在此情形下,由于进水量和流向实体速度的相对速度平稳,银行间市场反而并不一定会感受到流动性的异常宽松。再考虑到目前海外市场避险情绪发酵,利差压缩将成为目前的主要策略。同时也需关注流动性的疏通情况,流向实体的相对速度在未来是否会更快,则是债市需要考虑的风险。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