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宏观周报:对完善LPR报价机制的点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方式降融资成本-190818

上传日期:2019-08-20 15:48:50 / 研报作者:陈骁魏伟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宏观周报:对完善LPR报价机制的点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方式降融资成本-190818.pdf
大小:34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宏观周报:对完善LPR报价机制的点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方式降融资成本-190818

平安证券-宏观周报:对完善LPR报价机制的点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方式降融资成本-190818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宏观周报:对完善LPR报价机制的点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方式降融资成本-19081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宏观周报:对完善LPR报价机制的点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方式降融资成本-19081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第一,完善LPR报价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导致我国利率传导链条不通畅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商业银行采取不同的定价机制以及监管考核机制不同。
  第二,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的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报价方式主要参考1年期MLF利率加点形成;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
  第三,新的机制可能会产生如下影响:其一,增强了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间的传导效率;其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有望整体下行,实现以改革的方式“降息”。新的报价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这可能也决定了央行未来是否会进一步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三,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前,针对不同客户的贷款利率变化可能会出现分化;其四,存贷款息差收窄,但银行资产端配置多样性受监管影响难以大幅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压力增加。
  第四,报价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其一,5年期以上期限品种较为模糊,需要更加细化(例如区分为5年、10年、20年与30年)。此外,如何对5年期以上品种定价目前尚不清楚;其二,银行间市场存在流动性分层可能导致中小商业银行不愿意显著降低贷款利率;其三,报价频率未来有可能会提高至每周一次甚至每日一次。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