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关节集采降价温和,板块情绪开始回暖-210922

《华金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关节集采降价温和,板块情绪开始回暖-210922(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关节集采降价温和,板块情绪开始回暖-210922(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人工关节集采开标,降级幅度温和:9月14日,人工关节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于天津开标。 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 本次集采价格降幅总体较此前温和,共有48家企业参与,44家企业中选,中选率为92%,明显高于此前支架集采。 其次,骨科人工关节集采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形成A、B两组,平均降价80%,降价幅度比市场预期缓和,降价后中标价格接近此前的出厂价,对骨科生产厂商的利润影响较小,主要压缩了渠道利润。 ◆集采续约征求意见稿流出,续标有涨价可能:近日,业内传出一份《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于集采续约做出规划。 征求意见稿表示,同一通用名药品可由多家企业中选,并适当控制不同中选企业之间的价差。 采购量还将进一步细化,随着中选厂家增加,采购期也随之一并延长。 征求意见稿将根据竞争不充分品种、竞争较为充分品种、已形成一定竞争格局的品种三个分类决定新价格,竞争较为充分品种上一轮集采中选价格偏低,且因成本上涨等因素导致企业确实无法继续按原中选价供应的,可允许中选价格适当上浮。 ◆福建疫情处于胶着阶段,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周全国(内地)确诊新冠患者490例,其中福建本土确诊314例(莆田163例,厦门131例),云南2例。 目前福建疫情仍处于胶着阶段,不确定因素较多,目前已经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但是不排除继续扩散的可能。 疫苗接种方面,截至9月18日,疫苗接种量达到21.74亿剂,周接种量达到0.31亿剂。 国家层面的加强接种有望在9月开始启动。 海外方面,本周全球新增确诊达382万例;全球总体周确诊环比持平。 全球疫苗方面,接种量超过59.5亿剂次(+5.1%),周接种量达到2.9亿剂。 ◆成长板块估值提升,骨科受益于集采缓和:本周生物医药指数上涨2.63%,跑赢沪深300指数5.77pct。 本周医药板块涨跌幅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2021年涨跌幅排在所有行业第9位。 二级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本周涨跌幅分别为7.5%、-0.5%、-0.6%、-2.3%、-1.9%、3.3%、10.3%。 医疗服务、CXO等高估值成长板块受到青睐,器械板块受益于骨科关节集采政策缓和。 截止2021年9月17日,医药板块PE约为45.42倍(整体法、TTM),相对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52.34%%,略高于历史中位区间(2010年以来溢价率均值为51%,中位数为54%)。 个股方面,本周涨跌幅前五名分别为大博医疗(21.52%)、昭衍新药(20.91%)、天宇股份(20.80%)、欧普康视(20.66%)、圣达生物(19.99%);跌幅前五名分别为金城医药(-21.09%)、圣湘生物(-11.79%)、新华医疗(-11.27%)、人福医药(-10.73%)、博瑞医药(-9.53%)。 ◆投资建议:短期内,1)由于集采续标政策及关节集采结果趋于缓和,板块情绪开始回暖,这一趋势有望维持,推动CXO、医疗服务等政策免疫及业绩确定板块继续有所表现。 2)补种加强针有望于近期展开,疫苗仍是疫情重要解决方案,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正在开展。 建议关注疫苗及相关产业链机会,例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威尔药业等。 3)目前疫情仍在反复,新冠治疗用药物的开发正在进行,建议关注中和抗体疗法等新冠药品及原料药的市场机会。 推荐关注开拓药业(普克鲁胺多国III期临床)、腾盛博药(完成III期入组)、君实生物(和礼来合作的中和抗体,美国恢复发放)等、天宇股份(默沙东新冠药物API供应商)等。 4)高精特新赛道优质业绩个股,例如抗体原料、工具蛋白、纳米微球、磁性微球等研发上游的科研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纳微科技、义翘神州、皓元医药等。 中期来看,到年底之前板块大概率仍然是震荡格局,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需要关注11月份药品国采的价格情况。 中期建议战略性关注:1)受益于国内创新药高热度和海外订单转移的高景气CXO赛道中的全产业链平台化企业;2)在医疗器械创新升级2.0大背景下具备平台型以及在单一或多赛道有集成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3)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商,包括严肃医疗和医美、植发、正畸等高成长性消费医疗领域;4)有新冠疫苗和新产品持续布局的疫苗企业。 个股方面,我们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智飞生物等。 ◆风险提示:医药相关政策变动的风险;集采降价导致相关公司业绩下降的风险;板块估值整体偏高的风险;药物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疫情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