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技术的领先者-190902

《天风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技术的领先者-190902(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技术的领先者-190902(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以创新技术为核心,近年来快速发展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拟募集不低于4,000万股,资金主要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创新药物研发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84.10%;2018年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达0.45亿元,同比增长294.80%。近两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提升明显:综合毛利率从2016年的24.23%提升至2018年的82.66%。公司核心收入主要来自于DEL相关业务,包括DEL筛选和DEL库定制,2018年DEL筛选和DEL库定制占营业收入总比重为84.44%。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夯实竞争优势,2018年研发费用为0.62亿元,同比增长33.8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0.92%,截至2019年3月,公司已取得14项发明专利授权,并有60余项正在申请中。
DEL是创新性的药物发现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CRO企业行业持续发展,通过投入研发资金、吸引海内外高端研发人才、建立起了符合欧美标准的质量和管理体系,同时相对于欧美CRO企业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成为欧美研发和委托生产转移的重要市场,有力的推动力国内外包行业的增长。我国医药政策顶层设计是鼓励创新和高端仿制,“4+7”带量采购倒逼企业加大投入研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而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小而美的生物科技公司创造了借助资本发展的良好条件,与生物科技类公司深度绑定的CRO有望显著受益。
DEL技术是应用于药物早期发现的创新性技术,是早期药物发现领域的创新性热点方向之一。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我国药物发现CRO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行业规模2018年达到78亿元,2011-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8%,预计后续依然能有望实现快速发展。DEL技术与传统的HTS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很少的化学污染,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并通过潜在治疗靶点筛选和分子优化而得到先导化合物,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业务包括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和新药自研,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以DEL技术为核心,公司为制药公司提供新药研发的外包服务,主要包括DEL的建库和筛选,同时公司在不发生专利冲突的同时进行自主新药研发,适当时机进行专利转让。
公司在DEL领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最早以此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是全球能成熟应用此技术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具有先发优势,构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创始人李进博士以及首席科学官Barry A. Morgan教授研究DEL技术多年,加之研发团队成员的经验,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同时手握两项关键建库专利,具有独特的建库方法。公司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具有较好的设计质量和合作质量,并且能够覆盖已经成药的小分子和已知生物活性分子所含有的大部分结构,并对此进行了更深度的拓展,使其小分子结构数量规模巨大。目前,公司拥有数百个DEL库,分子结构数量超过4000亿个,公司主要客户来自于国内外知名药企,其中,海外客户收入占比90%以上: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3月海外客户收入分别达到93.25%、90.72%、95.67%和99.18%,随着公司研发的持续投入和经验积累,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业务也进入快速拓展期。
风险提示:1.科创板上市进度不及预期;2. DEL技术商业化时间较短的风险;3.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4.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导致竞争加剧;5.依赖单一技术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