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策略专题:道指横盘十余年,巴菲特是如何稳定盈利的-190927

《信达证券-策略专题:道指横盘十余年,巴菲特是如何稳定盈利的-190927(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策略专题:道指横盘十余年,巴菲特是如何稳定盈利的-190927(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
引言:经济稳定增长但股市却呈现停滞状况的情形,并非我国最近十年所独有,回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也出现指数横盘十余年的现象。尤其值得研究的是,沃伦巴菲特初期的投资生涯也经历了这一段时间。在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披露了这一段时间的投资收益。我们对此间美国的经济、股市和投资者进行回顾和研究,以增加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及对投资配置的判断。
经济背景:滞涨的七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领导地位,其工业产出占全球的约50%,经济实力远在各国之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增速的高峰,进入七十年代后GDP增速有所下降。同期受石油危机冲击,美国通胀不断攀升,CPI和核心CPI一度超过10%。美联储强力着手处理国内通胀问题,联邦基金利率不断调升,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冲击。
股市背景:沸腾的六十年代。登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股票市场的投资理念开始发生变化,格雷厄姆式具备价值股票已经越发匮乏,投资者对于成长型股票关注越来越高,炒新、并购概念轮番登场,股市快速上涨。在经过了不同投机之风的洗礼后,投资者反思股市投资策略,矫枉过正后,市场迎来了漂亮50行情,但面对不断攀升的估值水平和美联储持续加息,整体性行情在持续两年之后被终结。
资金配置帮助巴菲特战胜熊市,提升忍耐短期波动的能力致力长远。1966-1975年十年间美股股指几乎未有变化,而这期间巴菲特年化投资收益为15.68%,他是如何做的呢?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将投资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投价值被低估证券的投资、套利型投资和获得目标公司控股权投资。资金在三类投资上的分配比重会有大概的计划,但也会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资金配置的帮助下,巴菲特可以在市场的不同阶段,寻找符合他要求的投资机会,通过资金在不同组合上的增减,完成组合的稳定性和长期盈利性。此外,巴菲特将自己的目标设为投资组合长期的资本增值,对短期的市场波动容忍度较高。立足于长期目标,那么就不能用短期市场波动来衡量风险,用资金的永久损失来定义风险,则更为合适。应对资金永久损失的风险,巴菲特的做法是寻找更大的安全边际。最佳的安全边际,是最坏的情况发生时,还能保持不亏损的界限,这也是巴菲特能够战胜熊市的原因之一。
投资启示:以价值为核心着眼于长期目标,用安全边际来应对市场波动。最近十余年,上证综指也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横盘震荡十余年,同样经历了各种概念股、并购重组、科技股和白马股的结构性行情。虽然A股中套利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巴菲特资金分配的核心,在于寻找不同的“现金流”,不去预测市场,只是通过不同现金组合,来消化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立足于长期目标,用安全边际来应对市场波动,用不同的现金流分配来消化组合净值波动,是巴菲特在十余年市场波动之下,仍能取得稳定盈利的制胜之道。
风险因素:市场和资金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配置风格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