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66期(总第602期):财政政策将提升政策效能,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210924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66期(总第602期):财政政策将提升政策效能,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21092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66期(总第602期):财政政策将提升政策效能,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210924(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8%、14.2%,但一般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分别为3.6%、-7.3%;新增专项债发行50.5%,明显慢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进度,体现出“财政后置”的特点。 当前,在消费增长低迷、房地产投资放缓背景下,财政有效支持投资的重要性凸显,财政政策将加快支出、加大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稳增长。 第一,今年“财政后置”具有特殊性。 这主要与疫情后经济高增长、防风险任务重要性提升、上年资金闲置等因素有关。 一是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债等财政政策加大的紧迫性降低。 通常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年份,通过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加快发行进度来稳定投资增速,但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长和房地产投资支撑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稳增长紧迫性降低,带动债券发行速度放缓。 二是防范债务风险成为重点任务,专项债发行、使用管理趋严。 2020年疫情期间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地方新增隐性债务有所增加,部分项目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未落到实处。 在2021年稳增长压力较小背景下,着力降低政府杠杆率、遏制隐性债务风险成为监管重点,债券发行进度有所放缓。 三是地方项目储备不充足,上年债券资金闲置影响今年发行进度。 由于部分项目收益难以覆盖债务本息,导致部分项目与专项债条件不匹配,出现资金闲置。 第二,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相对偏低。 在消费、房地产对内需支撑动力减弱下,出口恐独木难支,基建投资对稳增长的重要性凸显,但1-8月我国基建投资低于预期、推动实物工作量有限,托底经济的作用较弱。 1-8月,我国基建投资两年累计复合增速仅为2.3%,从基建支出分类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较高,约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速为3%,农林水务、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呈负增长。 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基建投资对建筑业、制造业的拉动作用,从而总体上降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做好项目准备和资金管理工作,促进基建投资托底稳增长。 “7.30”政治局会议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并要求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扩大有效投资、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一是加快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进度相对滞后领域的预算支出。 根据政府性基金全年支出预算,8-12月份政府性基金支出需要同比增长26%,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将增大,8-12月份需要完成1.8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 二是加强项目储备和专项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 虽然四季度将发行超过全年一半的专项债规模,但是加快发债不可避免带来资金使用率下降的问题,同时资金与项目需求不匹配、项目储备不足也将在短期内影响基建投资发力。 因而,各地有必要在已有项目基础上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资金与项目的对接落地,同时做好项目执行、资金使用的管理。 做好跨周期安排,加强项目储备,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