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东兴策略市场要闻回顾及大势研判:科创板纳入MSCI,关注外资审美边际变化-191011

《东兴证券-东兴策略市场要闻回顾及大势研判:科创板纳入MSCI,关注外资审美边际变化-1910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东兴策略市场要闻回顾及大势研判:科创板纳入MSCI,关注外资审美边际变化-1910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0月10日,明晟公司(MSCI)宣布,从2019年11月起,上海科创板符合条件的证券将纳入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
一、事件点评我们认为,科创板纳入MSCI指数,指向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第一,我们预计本次纳入MSCI指数的科创板标的数量有限,因为科创板纳入MSCI指数的标的需要符合MSCIGIMI编制方法的资格要求,包括沪深港通资格。首先看沪深港通资格,虽然今年8月初沪深交易所明确了在联交所上市的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股票可以纳入港股通,为科创板公司纳入沪股通标的做好了一定的规则准备,但对于标的仍有市值、交易时长、近6个月总成交额及合规方面的要求,如果参考其最新规定中对于纳入港股通标的“日均市值不低于港币200亿元、近183日总成交额不低于60亿元”的要求,符合标准的科创板标的不足10个。再看MSCI资格,在市值、流动性及合规方面的要求外,MSCI对纳入样本的自由流通市值也有要求,科创板标的目前的自由流通比例远小于A股平均47.2%的水平(简单算术平均),即使考虑进新股限售因素,可选标的范围仍然有限(尤其是对于大部分标的,MSCI指数还有一个自由流通比例15%的隐性要求)。
第二,我们预计科创板纳入MSCI为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亦有限。目前科创板全部上市交易标的自由流通市值为757亿元人民币(10月10日收盘价),参考创业板首次纳入因子为10%,测算纳入MSCI预计为科创板带来增量资金体量在几十亿人民币左右。
A股改革或加速深入,关注外资审美的边际变化。科创板标的纳入MSCI指数,体现了国际评级机构及外资对于科创板制度和部分科创板标的的认可,是A股继续扩大开放的重要一步。同时,近日易会满赴深圳调研,引发了市场对创业板改革的期待,尤其是对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关注,我们认为A股市场改革或加速深入推进。同时,这也是体现了外资对A股审美的重要边际变化:叠加年中开始纳入MSCI指数的创业板,在价值、大盘股之后,外资对A股成长股的边际青睐,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也利于市场风格向科技风格的进一步切换。
科创板开板近三月,标的走势已经出现显著分化。我们计算了科创板首批上市交易26支标的每日收盘价相较于其首个交易日收盘价的涨跌情况,发现标的走势分化显著:除沃尔德等6支标的股价站在首日收盘价以上外,其余标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我们认为科创板标的间质的差异导致的走势分化将持续显现。
二、市场策略
从增量资金和样本容量的角度,科创板纳入MSCI指数的实际作用有限,但市场偏好、外资审美的边际变化以及对A股改革不断深入的期待,将有效提振市场偏好和对科技股的关注度,叠加电子行业景气度率先上扬,科技龙头存在持续的投资机会。考虑到11月MSCI年内将3次扩容,业绩稳定、备受外资青睐的大消费标的仍将有不错的表现。
三、风险提示
贸易摩擦升级、经济大幅下行、海外市场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