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粤开策略】每日数据跟踪-210927

《粤开证券-【粤开策略】每日数据跟踪-21092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粤开策略】每日数据跟踪-210927(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每日数据跟踪三大指数:沪指收跌0.84%,深证成指收跌0.09%,创业板指收涨0.74%申万一级板块:休闲服务、食品饮料、电气设备上涨;采掘、钢铁、建筑材料回调概念板块:鸡产业、白酒、饮料制造上涨;光刻胶、西部大基建、高铁回调成交情况与北向资金:两市成交约1365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有所放量,北上资金净流入约14.77亿元热点追踪:港交所SPAC上市机制解析港交所拟推出SPAC上市机制,主要考虑到在疫情肆虐等不确定市场环境中,资本市场急需资产,而SPAC上市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简单、快捷、高效、确定的上市融资路径,且SPAC上市将公募及私募融资结合起来,对有上市意愿的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为大量闲置的私募资本退出提供了快速的退出通道。 此次香港引入SPAC上市制度可为市场提供传统首次公开招股以外的另一渠道,吸引更多来自大中华区、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公司来港上市,并可让香港维持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而港交所的SPAC规则在投资者保护、市场质量和市场吸引力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则,有助于港股市场质量逐步提升。 未来待形势进一步明朗后,港交所或会逐步降低门槛。 对国内投行业务来说,SPAC业务仍是一片蓝海。 相比于借壳上市和IPO,SPAC上市具有费用相对较低、时间效率普遍较高、审核流程也较为简单的特点,只要项目方确认了拟上市的资产包,最快在3-6个月就能完成并购上市。 对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来说,比起动辄以年为单位的IPO辅导上市或借壳上市,SPAC上市意味着业务上的高效、快捷。 且SPAC上市填补了国内投行业务时常的项目短缺。 很多时候“缺乏”的不是案源,而是财务状况合规的、短期内能在国内主板、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而SPAC上市恰恰解决了这一卡脖子的问题。 而困扰国内投行开展SPAC业务的难点在于无法快速组建起专业化的SPAC团队,多数国内的SPAC案例都是在民营的专项投行机构推动下进行的。 热点追踪:上市公司分红解析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26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布的现金分红方案累计达1.3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其中,2020年年报分红1.22万亿元,2021年中报分红827.74亿元。 截至目前,上述分红方案中,实施金额达1.27亿元。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数量占比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0年现金分红的证券数量占比69.8%,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2020分红公司数占比靠前的行业为银行、钢铁、食品饮料、化工、建筑装饰等等,比例分别为97.3%、80%、78.7%、76.9%、76.3%;盈利公司股利支付率较高的行业包括采掘、家电、食品饮料等,比率分比为76.6%、59.5%、53.5%;相比于2019年,分红公司数占比幅度较大的包括钢铁、有色、电子行业;相比于2019年,盈利公司股利支付率提升较多的包括采掘、家电、商业贸易行业等等。 监管层面可以出台相关的法规来规范分红情况,另外,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可以对不分红现象形成一定反馈。 完善退市制度,提高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程度,没有足够成长空间且不积极分红的企业,自然而然被市场淘汰。 针对不分红或者少分红的公司,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相关说明,或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从融资和再融资、税收等层面对公司分红予以奖励或者不达标惩戒,但需要注意灵活运用,在保护投资者的前提下促进上市公司做出分红/留存的股东效益最大化选择。 完善退市制度,提高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程度,没有足够成长空间且不积极分红的企业,自然而然被市场淘汰。 对于投资者,现金分红有助于投资者落袋为安,有助于投资者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提振投资者信心,吸引投资者进行长线投资,有利于稳定股价和融资,促进资本市场的共同富裕。 当然,对于成长期的公司,现金分红可能比例不高,但留存的盈利用于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也能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和投资者收益最大化。 热点追踪:港股盘面解析我们预计短期港股预计将继续震荡磨底,此前,中秋节期间港股的剧烈波动主要是由于事件扰动加大了投资者的担忧,叠加海外流动性收紧的步伐,导致海外投资者的大幅出逃。 但实际上,我们认为海外投资者对地产、银行等板块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一方面,事件此前已有预期和发酵,另一方面,参考历史,我国在相关问题上已有较为充分手段和经验来应对,因此,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当前来看,港股仍存在较多扰动因素,包括权重股的政策面扰动、海外流动性收紧的扰动等等,短期存在情绪面的扰动,不改中长期布局趋势,当下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等待布局良机。 热点追踪:白酒板块投资解析贵州茅台成交额突破23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此前历史天量也均为年内创造,分别是2月22日的184亿元和2月24日的181亿元。 从历史回溯数据来看,过去十年大消费尤其是食品饮料板块是胜率较高的行业,且涨幅贡献居前,因此随着节假日的到来,预期推动消费板块再次成为市场投资主线。 10月至12月是消费旺季,超跌白酒股率先受到资金的追捧。 再者,白酒股在春节后迎来持续调整,目前申万白酒行业的PE-TTM为42.51,相较于年初的72.63的高位已回调不少,从业绩稳定增长的角度去看,存在超跌反弹的需求,在行业基本价值斜率还是向上的背景下,仍旧有较大的配置需求。 对于高端产品,高端酒企凭借自身品牌优势和需求市场黏性,不断扩张高端白酒的市场规模,依然保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次高端产品,有望受益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以及高端市场供需缺口,量价齐升下业绩有望呈现高速增长。 热点追踪: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解析近年来,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在疫情的冲击下,广东生物医药企业各展所长、协同作战,在病毒传播途径研究、检测技术、疫苗研发、有效预防治疗药物等多个领域不断攻坚、勇攀高峰。 达安基因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改善,核酸检测产能由疫情前的1.5万管扩增至20余万管;康泰生物于6月1日推出首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可维克”;金域医学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承接大量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此外,香雪制药、广药集团等一批制药企业积极参与到新冠的防疫工作中,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广东省正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打造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协同联动、资源集聚的广深港、广珠澳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集聚区,剑指万亿级产业集群。 拥有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区,拥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省实验室,建有国家基因库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一批知名医科大学,以及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根据《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广东要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