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11212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11212(7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11212(70页).pdf(7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 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 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 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 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 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步达峰。 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 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 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 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 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 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 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 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 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 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