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以史为镜,AMC债务重组,影响几何?-191211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以史为镜,AMC债务重组,影响几何?-19121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以史为镜,AMC债务重组,影响几何?-191211(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研究结论
近期,有关AMC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重组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我们在本篇报告中,回顾了AMC在各国的历史,对AMC公司债务重组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的第一次亮相发生于1999年。彼时,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国企经营堪忧,银行不良贷款率激增。为了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务院决定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同时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帮助国有企业实现脱困。之后,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分别准备接收并处置建行、中行、农行、工行的不良贷款,并开始实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债转股。四大AMC在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AMC行业形成了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间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资产的做法首创于美国,之后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了各国化解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化解储贷危机,美国政府设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对储贷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成为了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典范。泡沫危机破灭后,日本曾设立RCC处理不良债权。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通过KAMCO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设立AMC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债务重组是各国政府化解金融体系不良资产风险的重要手段。AMC公司接管不良资产后,可以迅速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避免银行破产。之后,通过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既可以以债转股等形式帮助部分优质企业暂时渡过难关,也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等形式加快难以继续经营的企业的退出,帮助实体经济恢复活力。
此外,AMC对企业进行债转股,可以实现不同部门的杠杆率转移。从国内1999年设立四大国有AMC对国企进行债转股的经验来看,实体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最终转移到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1989年至1995年美国RTC运行期间,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
风险提示
若AMC进行债务重组的相关政策或范围大幅变化,可能会影响报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