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石油石化行业报告行业点评报告:美对“北溪2”制裁提升所有非美油气项目风险-191212

《国联证券-石油石化行业报告行业点评报告:美对“北溪2”制裁提升所有非美油气项目风险-19121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联证券-石油石化行业报告行业点评报告:美对“北溪2”制裁提升所有非美油气项目风险-191212(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彭博社报道,美国参议院在其2020年国防预算法案中包括了对“北溪-2”项目的制裁。彭博社的消息指出限制性措施将涉及铺设管道的船只以及相关公司的负责人,他们可能会被拒绝签证,并限止其在美国的财产交易。
背景与分析:
俄、乌冲突推动北溪、北溪-2项目上马
本世纪初,俄经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约占对欧出口量的85%,然而从2005年俄乌围绕供气价格与过境费等争执,到2009年俄乌天然气冲突,再发展到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为摆脱对乌克兰管道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强力推动了直达欧洲的输送能力550亿立方米/年北溪海底管道项目,建成后至2017年,俄气公司过境乌克兰的气量降至对欧供气总量的48%。随后宣布投资修建的“北溪-2号”将再增加550亿立方米/年的输送能力,约占欧洲年消费量的10%。
美为限制俄扩大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影响力而持续施加阻挠
俄气公司计划于北溪-2投产后,撤销近4000公里的途径乌克兰等过境国的陆上天然气管线,此举势必进一步降低乌克兰对其出口的钳制作用并通过免去交纳过境费而降低供气成本。俄气公司称经海底管线向欧盟供气成本远低于经乌克兰,对于德国等消费国来说,供应充足、稳定且相对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项目一方面打击了乌克兰等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另一方面与美输欧LNG进行直接竞争,用低价抢夺欧洲份额,因此一直遭到美方的反对与阻挠。
将限制“北溪-2”项目工程方开展业务
按照法案推动者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吉姆・里施的说法,由于“机会之窗正在关闭”,而大部分管道也已建成,国会上院的议员们被迫采取了这一制裁步骤,其限制性措施的威胁将迫使一些建筑公司拒绝参与该项目。里施认为,如果实行制裁,那么俄罗斯将不得不寻求新的承包商。
投资要点:
制裁恐延缓北溪-2项目进展速度
在丹麦能源署10月30日宣布向“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颁发许可后,项目过境的所有许可均已取得,只剩下美方制裁这一阻碍。制裁针对的是项目建设的承包方,尤其是针对30米水深以下的施工单位,这类海工企业一般是国际化布局。以项目涉及方之一Allseas Marine Contractors SA为例,其总部位于瑞士,办公室位于荷兰,同时在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等地拥有工程项目办公室,遭受制裁将威胁到其在美业务。虽然目前总长1230千米的管道已完成大部分建设,只剩下最后一环的丹麦段管线,但制裁仍将延缓项目的最终落成与运营。
非美油气项目风险提升
美国对非盟国油气资源的持续打压从委内瑞拉、伊朗到俄罗斯,目的明确:全力帮助本国油气资源抢夺市场份额以减小贸易逆差,同时降低对手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打击方式多样但主要以针对个人、公司、项目乃至国家的经济制裁为主。未来随着这种模式适用范围的扩展,在“美国优先”的大旗下,为确保美国页岩革命生产的油气顺畅出口,理论上所有与其直接或间接存在竞争的非美油气项目均将面临这种“不公平竞争手段”的威胁。部分极端情况下,此种战略将严重限制某些油气资源国的财政收入,引发地缘政治动荡或导致其彻底倒向美方,从而进一步强化美方所控制的油气资源阵营,提升美在全球的资源与地缘控制力。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日益提升的威胁
依照上述分析,我国以非美油气资源为主叠加俄国油气比例不断提升的进口结构从全球来看所面临的威胁最大,未来各类制裁与地缘冲突或令非美油气资源供应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在能源保供逻辑之下,拥有国内自有原油产能及现有管道进口的企业具备稀缺性,代表公司中国石油股份(0857.HK);进口油气的替代性品种如煤层气、煤制气、煤基清洁燃料将顺势进一步提高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代表性公司新奥股份(600803.SH);同时,叠加保供与国家管网公司成立的大背景,将驱动国内进一步提升油气上游与中游储运的资本开支,加速跨境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利好国内油服及油气工程等细分行业。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