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2022财年Q4季报&年报点评:业绩再创新高,自动驾驶有望在下半年加速-220218.pdf
大小:52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2022财年Q4季报&年报点评:业绩再创新高,自动驾驶有望在下半年加速-220218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2022财年Q4季报&年报点评:业绩再创新高,自动驾驶有望在下半年加速-220218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2022财年Q4季报&年报点评:业绩再创新高,自动驾驶有望在下半年加速-22021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2022财年Q4季报&年报点评:业绩再创新高,自动驾驶有望在下半年加速-22021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FY2022Q4营收、净利润持续创历史新高,主要包括:1)安培架构GPU产品换代升级带动公司游戏业务&数据中心产品ASP、出货量持续提升;2)3A游戏大作不断发行带动RTX技术渗透率的提升;下游超大规模运算中心&云厂商保持高景气度,带动公司数据中心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短期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

在游戏业务领域,RTX技术渗透率目前为33%,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目前下游需求远大于供给,后续供应链问题有望逐季改善。

长期而言,英伟达凭借其在加速计算硬件(GPU、DPU、CPU)、成熟的编程及工具链软件(CUDA、DOCA等)、垂直专用软件等领域建立了绝对的竞争优势,正从一家芯片企业变成综合性的平台厂商,软件服务订阅收入将是中长期的重要来源,持续看好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业绩概述:1)营收:FY2022Q4营收76.4亿美元(同比+53%,环比+8%),高于市场74.2亿美元的一致预期,高于公司此前74亿美元的业绩指引。

其中游戏业务、数据中心业务、专业可视化业务连续多个季度均创历史新高;汽车业务受供应链短缺影响拖累当季业绩。

FY2022公司营收269亿美元(同比+61%)。

2)毛利率:FY2022Q4公司毛利率65.4%(同比+2.3pcts,环比+0.2pct)。

FY2022公司毛利率64.9%(同比+2.6pcts)。

3)净利润:FY2022Q4公司当季GAAP净利润30.0亿美元(同比+106%,环比+22%),Non-GAAP净利润33.5亿美元(同比+71%,环比+13%)。

FY2022公司GAAP净利润97.5亿美元(同比+125%),Non-GAAP净利润112.6亿美元(同比+79.3%)。

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在逐步增强。

4)业绩指引:公司预计FY23Q1营收81亿美元(业绩指引范围为±2%),毛利率为65.2%(业绩指引范围为±0.5pct)。

▍游戏业务:营收再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受益于高端显卡渗透率的提升。

1)FY2022Q4公司游戏业务营收76.4亿美元(同比+53%,环比+8%),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传统游戏机SoC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周期需求疲软的影响,业绩增速略低于预期。

GeForceGPU&安倍架构GPU等产品出货量稳步提升,反映出下游桌面GPU、高端RTX笔记本电脑的强劲需求。

2)挖币产品影响相对有限。

公司FY2022Q4挖币GPU营收0.24亿美元(占比0.3%),FY2022挖币GPU营收5.5亿美元(占比4.4%),对公司整体业务影响相对有限。

3)2022年CES大会,英伟达新发布多款RTX3系列产品(RTX3070/3080/3050/3090等)。

目前,公司游戏业务产品,最新一代Ampere架构GPU产品渗透率仅为15%;支持RTX渗透率仅为33%。

未来新一代GPU显卡的换机料将带动公司产品ASP价格提升。

4)RTX生态建设方面,FY2022Q4,市场新增加30多种支持RTX的游戏和应用程序,包括《占地2042》《使命召唤》《侠盗猎车手》《战童》等游戏。

5)展望未来,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游戏业务GPU产品ASP提升的逻辑。

迭代下游笔记本OEM厂商产品的释放,以及RTX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偏紧张状况亦有望使得公司产品价格保持坚挺,进而保障游戏业务增长继续保持强劲。

中长期来看,预计疫情后游戏用户规模扩大、习惯的保留&延续等将持续构成支撑。

▍数据中心业务:需求维持强劲,供应链有望逐季改善。

1)营收连续十一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从供给端来看,当季数据中心安培架构GPU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从需求端来看,2021Q4,北美四大云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资本开支合计为390亿美元(同比+23.1%),增速依旧保持高位,进而带动公司当季营收增长至32.6亿美元(同比+71%,环比+11%),连续十一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2)供应链影响:公司在FY2022Q4业绩交流电话会议中透露,目前公司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当季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供应链短缺的影响。

公司预计短缺情况将在FY2023Q1得到改善,FY2023Q2得到大幅改善。

3)展望未来,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数据中心“底层芯片、加速堆栈、行业垂直方案、具体应用的全栈式产品线”的布局。

短期来看,随着云计算capex进入复苏周期,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趋势;中长期来看,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趋势,推动AI训练、AI推理、HPC等并行计算相关的需求快速爆发;从竞争格局来看,英伟达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以及强大的AI能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系统级竞争优势突出。

▍汽车业务:宣布与捷豹路虎合作,下半年有望加速。

1)当季汽车业务营收1.25亿美元(同比-14%,环比-7%),营收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受智能座舱营收增速下滑、自动驾驶芯片供应链短缺影响。

2)当季公司宣布与捷豹路虎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从2025年起,所有新推出的捷豹和路虎汽车都将采用新的“NvidiaDriveTM”软件平台,该平台将为一系列系统提供动力,包括主动安全功能、半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监控”和“高级可视化”车辆环境。

3)公司在2022CES大会上宣布,目前公司在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在手订单超过80亿美元。

伴随着新一代Orin芯片的投产以及出货,公司预计智能汽车业务将于22H2开始进入产品&营收收获期。

▍终止收购ARM,未来影响相对有限。

2月8日,英伟达和软银集团宣布“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已经终止,主要原因是重大的监管挑战阻碍了该交易达成。

根据英伟达和软银集团的协议,软银将保留英伟达此前支付的12.5亿美元定金,并将在第四季度计入利润;而英伟达将保留其20年的Arm许可。

软银集团表示,计划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年内对Arm进行IPO公开募股。

我们认为,此次收购ARM事件失败对英伟达影响相对有限,既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也不影响公司借助ARMIP开发CPU及移动端产品。

▍加大在软件领域布局,进一步打开长周期业绩空间。

1)在游戏领域,公司持续加大在GeForce领域中的建设。

截至2021年底,公司GeForce云游戏个数已超过1100余款游戏,兼容Chromebook、MAC、Shield等各个终端硬件产品。

2)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当季新发布NVIDIAAIEnterprise1.1版本产品,向下游企业用户提供AI工具和框架的综合软件套件,进而满足下游用户英伟达认购系统领域上的虚拟AI工作部署。

软件端产品丰富度的提升,也带动公司在AI推理端的营收持续增长。

受益于Triton&Friends服务器软件产品的用户数增加,代工公司FY2022Q4在AI推理端的营收增长超过2倍。

3)在元宇宙领域,公司依托Omniverse,向企业、艺术家和创造者提供3D世界中的HTML功能。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与40多家独立软件开发商建立合作关系。

4)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新推出第八代DRIVEHyperion自动驾驶开发套件,目前已与德赛西威、伟创力、广达、法雷奥、采埃孚等进行合作。

5)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英伟达凭借其在加速计算硬件(GPU、DPU、CPU)、成熟的编程及工具链软件(CUDA、DOCA等)、垂直专用软件等领域建立的绝对的竞争优势,正从一家芯片企业变成综合性的平台厂商,软件服务订阅收入将是中长期的重要来源▍风险因素:公司核心产品、技术演进速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AI应用场景扩展不及预期风险;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个人用户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全球游戏市场创新不及预期风险;全球自动驾驶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公司产品全球流通受阻风险等。

▍盈利预测&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领先的AI平台厂商,缘于持续领先竞争对手1~2代的技术竞争力、全栈式的产品方案能力等,公司短期、中长期成长路径较为清晰。

考虑到公司游戏业务有利的产品周期、数据中心货币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上调公司FY2023-FY2024营业收入预测分别至329/382亿美元(原预测值为317/370亿美元),新增FY2025营业收入预测为435亿美元,上调公司FY2023-FY2024Non-GAAP净利润预测至141/162亿美元(原预测值分别为135/158亿美元),新增FY2025净利润预测为187亿美元。

当前估计对应PE(Non-GAAP)分别为47/41/35倍。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短期、中长期的投资价。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