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面板行业深度追踪系列第32期(2022年1月):供需松动下各尺寸价格承压,大尺寸跌幅收敛静待拐点-220217

《中信证券-面板行业深度追踪系列第32期(2022年1月):供需松动下各尺寸价格承压,大尺寸跌幅收敛静待拐点-220217(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面板行业深度追踪系列第32期(2022年1月):供需松动下各尺寸价格承压,大尺寸跌幅收敛静待拐点-220217(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1月面板行业数据更新及结论各尺寸价格情况:小尺寸方面:1月价格微跌,跌幅在3.9%以内。 本月小尺寸面板价格微跌,我们预计后面将维持稳定。 主要源于:需求端,下游库存较高整机厂商控制库存水位,同时22Q1为全球传统备货淡季,智能手机面板终端需求相对疲软;供给端,上游TDDI及DDIC价格已趋于稳定,面板厂有效产能增长但产品结构动态调整。 总体来看,上游零组件供给边际放松,22Q1为传统淡季,部分面板价格短期或面临小幅回调,整体价格料将维持稳定。 中大尺寸方面:1月供需松动,短期价格承压。 价格于2021年10月开始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平板累计跌幅为6.4%-8.9%,笔电累计跌幅为2.9%-10.5%。 平板来看,21Q4促销季已过,后疫情时代需求逐步回归理性。 笔电来看,笔电品牌芯片(CPU、GPU、PMIC等)供应紧张,受长短料问题影响,库存已处于较高水位,面板备货逐渐走弱;供给端,DDIC供应逐渐缓解,笔电面板承接TV面板产能的转产,笔电面板有效产出持续释放。 供需双变情况下,笔记本面板的价格压力从HDTN等低端市场向FHD及FHD+传导。 往未来看,后疫情时代需求回归理性,22Q1平板、笔电将面临淡季,预计短期价格仍承压,但跌幅有限,22Q2后有望拐点向上;长期而言,预计需求趋于稳定,厂商转产及新增产线投建增加供给,供需逐渐走向均衡,价格将趋于稳定;同时厂商竞争加剧,未来行业格局或将重构。 大尺寸方面:本轮价格周期中,32”/43”/50”/55”/65”价格自20年5月低点至21年7月涨幅分别为169.7%/101.4%/138.4%/113.1%/77.1%,21年7月达到顶点后景气下行,21年7月-22年1月价格变化为-57.3%/-50.4%/-57.6%/-50.9%/-37.4%,目前约为2020年7月价格水平;1月环比变化-2.6%/-2.8%/-11.2%/-7.4%/-4.7%,跌幅有所收敛。 主要源于:需求端,目前下游厂商清库存意愿强烈,渠道拉货趋于谨慎,一季度整体需求维持低迷,但尺寸间表现持续分化,32”需求呈现恢复态势,较大尺寸需求依然疲软。 供给端,高世代线爬坡,大尺寸有效产能持续释放,22年初国内厂商仍维持高稼动(据CINNO,2021年12月国内TFT-LCD产线平均稼动率为92.9%,环比+2.9pcts),但动态调整产能分配。 预计22Q1供需关系有望改善,22Q2旺季备货拉动供需逐步趋于平衡,景气度加快回升。 中长期而言,韩厂预计其产能于2022年退出,中国大陆面板厂新产线逐年爬坡,加之国内产能持续向龙头集中,我们预计大尺寸面板格局向好趋势不改,未来价格有望趋于稳定,并随季节性变化小幅波动。 厂商数据:1月中国台湾面板厂产能保持平稳,中大尺寸价格回调下,大部分面板市场的重点公司营收同比下降,环比下跌。 其中面板公司友达光电转型差异化成果渐显,1月营收同比仍增+4.52%,环比-12.4%;群创光电中大尺寸价格承压下1月营收同比-12.72%,环比-9.46%;瀚宇彩晶受大尺寸价格回落影响,1月营收同比-30.07%,环比-9.87%。 偏光片公司力特光电1月营收同比+4.06%,明基材料1月营收同比+6.98%,显示驱动IC公司联咏1月营收同比+51.65%,天钰1月营收同比+46.48%。 主要产品出货量情况:12月TV面板出货同比-2%。 整体来看,终端需求承压,同时目前下游厂商清库存意愿强烈,渠道拉货趋于谨慎,头部电视品牌/OEM厂商下调订单量,TV面板出货有所走弱。 12月监视器面板/笔记本面板/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同比分别+17%/+24%/-26%。 主要源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在线教育/办公需求仍强劲,叠加低价刺激等拉动需求,监视器面板、笔电出货同比保持增长,平板电脑需求回归理性,出货同比下降。 供给侧与需求侧近况更新:1月部分地区疫情反弹,供给暂稳定,后疫情时代需求渐归理性。 供给端,LGDisplay在坡州开始大规模扩建G6代AMOLED工厂,预计2024年产能翻倍。 TCL华星t5第6代LTPS产线开工,总投资150亿元,月产能4.5万片,计划于2025年竣工。 三星将全面退出LCD业务时间由2022年底提前到2022年6月。 京东方计划在B12生产120hz高刷LTPOOLED屏,B12工厂共分三期,设计产能6代玻璃基板48K/月。 惠科光电长沙8.6代线第10条产线点亮投产,项目总投资320亿元,占地约1200亩,预计月产15万片面板。 需求端,据奥维睿沃数据,2021年全球TV出货量214.5M,同比下降6.2%;出货面积148.6M㎡,同比下降0.7%;出货平均尺寸48.3”,同比增长1.2”。 中国市场21年全年TV出货量下降13.2%。 21H1受赛事拉动与低基数效应影响,海外各区域TV出货明显增长,21H2体育赛事拉动作用消退、海外整机价格仍处高位、高基数影响,海外出货下降15.6%。 奥维睿沃预测,2022年全球TV出货同比-2.6%,中国市场受益于体育赛事和低价刺激等多重利好因素TV出货量有望实现正增长;北美、欧洲发达国家因需求透支严重,成长动力不足,预计2022年TV需求持续回落;降价预期下,新兴市场TV需求有望恢复,但实现增长仍然困难。 我们预计未来全球LCDTV面板需求量整体稳定,大尺寸化驱动需求面积将持续增长。 上下游动态追踪:上游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在高分辨率全彩色QLED显示阵列领域获突破。 该方法实现了分辨率高达1700像素每英寸(ppi)的全彩色QLED显示阵列,并可进一步提高至8000ppi。 相比喷墨打印、转印和光刻这些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量子点发光层直接图形化带来的损伤,实现了超高分辨率的QLED显示阵列,且可大面积制造。 我们看好高端电视渗透率持续提升,龙头厂商积极布局料将优先受益。 下游方面,荣耀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京东方独供OLED柔性显示屏。 荣耀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V内外屏皆由京东方独供,采用了左右内折的方式,只采用一颗国内首款28nm先进制程的driveIC及BOE(京东方)自研Q8新一代EL发光器件,在双方设计调试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屏幕功耗降低15%。 我们认为折叠屏放量在即,预计2020-2025年出货量CAGR达90%+,有望拉动OLED持续渗透,看好中国大陆OLED产能份额持续提升。 重点公司追踪:1月电视面板价格维持下降趋势,环比下跌2.6-11.2%。 TV面板价格自2020年5月低点至21年7月上涨77.1%-169.7%,21年7月达到顶点后景气度下行,21年7月-22年1月降幅为37.4%-57.6%,2022年1月环比下跌2.6-11.2%,跌幅持续收敛。 后疫情时代需求回归正常,同时零组件缺货缓解、新增产能爬坡,供需仍宽松。 预计未来大尺寸化驱动需求面积增长及海外产能退出具有趋势性。 短期来看,预计22Q1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底部复苏,22Q2旺季备货拉动供需逐步趋于平衡,景气度加快回升。 但长期而言,韩厂产能退出,中国大陆面板厂新产线逐年爬坡,加之国内产能持续向龙头集中,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厂商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来看,大尺寸面板格局向好趋势不改。 小尺寸方面,折叠屏商业化后有望驱动屏幕替换潮,利好小尺寸柔性OLED产品发展。 我们持续看好国产替代趋势下国内面板龙头份额提升,中长期坚定看好双龙头,持续建议关注京东方、TCL科技,建议逢低布局。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走弱;海外产能退出不及预期;技术革新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