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凯莱英-002821-重大事项点评:拟100%控股Snapdragon,“全球领先连续流技术+加速海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再上新台阶-220215

上传日期:2022-02-15 18:01:50 / 研报作者:陈竹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凯莱英-002821-重大事项点评:拟100%控股Snapdragon,“全球领先连续流技术+加速海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再上新台阶-220215.pdf
大小:34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凯莱英-002821-重大事项点评:拟100%控股Snapdragon,“全球领先连续流技术+加速海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再上新台阶-220215

中信证券-凯莱英-002821-重大事项点评:拟100%控股Snapdragon,“全球领先连续流技术+加速海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再上新台阶-22021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凯莱英-002821-重大事项点评:拟100%控股Snapdragon,“全球领先连续流技术+加速海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再上新台阶-2202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凯莱英-002821-重大事项点评:拟100%控股Snapdragon,“全球领先连续流技术+加速海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再上新台阶-2202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药CDMO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客户认可度高。

短期来看,公司订单需求强劲,产能释放有望驱动2022年持续高速增长;中长期来看,公司商业化阶段项目数增长明显,国内MAH项目在经过较长培育期后也即将迎来放量;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外客户商业化项目的增多,公司业绩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此外,结合公司发行H股,资本助力下结合公司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有望打开远期成长天花板。

综上,我们维持公司目标价425元(对应2022年5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2月11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同SNAPDRAGONCHEMISTRY,INC(Snapdragon公司)及股东代表等各方签署了《合并协议》。

据此,公司拟通过合并方式以自有资金约5,794万美元(可根据Snapdragon公司的未来财务表现做出调整)收购Snapdragon公司除凯莱英已持有的股权外其他49名股东所持有的股权。

本次收购完成后,凯莱英将持有Snapdragon公司100%股权。

▍Snapdragon致力于原料药生产颠覆性技术连续性反应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

SnapdragonChemistry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两位连续流技术领域的领军级人物TimJamiso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AaronBeeler(波士顿大学化学系教授)创立,主要为欧美大型制药公司和中小创新药公司提供创新药原料药连续性反应生产的路线开发、设计和工艺优化服务,在连续性反应的基础研究、自动化控制和设备设计等方面有诸多突破性贡献,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根据公司公告,Snapdragon2019年、2020年、2021Q1-3季度收入分别为518.46/706.79/928.22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47.81/49.10/129.58万美元。

▍收购Snapdragon剩余股权,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及海外业务布局。

此前,公司曾于2020年8月宣布以自有资金700万美元认购SnapdragonChemistry公司18.18%股份;而此次收购完成后,凯莱英将持有Snapdragon公司100%股权。

我们认为通过此次收购,一方面,Snapdragon公司将成为公司的海外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强在小分子CDMO领域的研发实力,尤其是在连续性生产技术方面;另一方面公司有望通过Snapdragon现有客户网络扩大海外业务布局,其也将与公司美国波士顿研发中心形成协同,进一步增强公司对海外Biotech/大型药企客户的服务能力,有助于早期绑定创新药临床项目,助推更多有价值的创新药上市。

▍“订单+产能释放+新兴业务”三重因素驱动下,业务有望持续高成长。

2021年11月17日、11月29日,公司接连公告签订价值4.8亿美元、27.2亿人民币的订单,两大订单合计金额约58亿元,合同供货时间为2021年至2022年(我们预估2021年确认10亿元左右)。

重磅订单的签订一方面确保了公司2022年业绩持续高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证实了公司在小分子CDMO行业的技术能力领先,受到核心客户认可。

产能建设方面,根据2021H1数据,公司反应釜体积已近3000m3。

根据现基地新增厂房、车间的建设进度,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下半年在天津、敦化等地区释放产能1390m3;预计2022年则在敦化、镇江基地新增产能1500m3。

规模化产能布局+连续性反应提升效率,夯实了公司订单持续放量的产能基础,公司2022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风险因素:临床试验阶段项目数量增长不及预期;商业化阶段大订单终端销售波动;制剂和大分子等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药CDMO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客户认可度高。

短期来看,公司订单需求强劲,产能释放有望驱动2022年业绩高增长;中长期来看,公司商业化阶段项目数增长明显,国内MAH项目在经过较长培育期后也即将迎来放量;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外客户商业化项目的增多,叠加新兴业务的成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态势。

此外,公司成功发行H股后,资本助力下公司新技术领域/新兴业务/海外布局有望加速,料将打开远期成长天花板。

考虑到公司短期订单需求强劲及港股发行,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至4.01/7.55/8.91元(原为4.12/5.47/7.27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69/37/31倍,参考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46倍PE,给予公司2022年56倍PE,维持公司目标价425元,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