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宏观月报:MLF点评,宽松窗口渐紧,3月降息可期-220215

《东吴证券-宏观月报:MLF点评,宽松窗口渐紧,3月降息可期-22021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宏观月报:MLF点评,宽松窗口渐紧,3月降息可期-22021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月MLF操作保持利率不变与我们此前的预期一致。 在上月央行降息、超量续做MLF后,近期资金成本有所下将,流动性较2021年年末更加充裕。 近两周同业存单利率较降息前下行约17bp,近1月DR007均值约为1.83%。 在1月下调MLF利率10bp后,新增社融与信贷超预期增长。 2021年12月以来的降准降息操作效果得到了一定体现。 在社融数据较强的情况下,央行于本月连续降息的必要性较低。 同时,2022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仍未公布,此前货币政策的宽松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增量续作MLF体现了央行配合财政协同发力的政策部署。 今年的货币政策指导思路已然明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提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的要求,同时央行在《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执行报告)也已谈到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现金投放回笼等因素的监测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背景下,2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已超4000亿元,一季度专项债总体规模已超2020年同期。 截止日前已发行近7000亿元专项债。 可见本月超量续作3000亿MLF即是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发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的最好体现。 综合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央行稳增长信心等方面考虑,3月降息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美联储货币政策加快、加大步伐紧缩概率加大,人民银行降息窗口期缩窄。 截至2022年2月14日,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加息50bp的预期已快速上升至56%。 虽然大多票委不支持在3月即加息50bp的操作,但美联储从3月开始加息基本已成定局。 回顾2015-2016年,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美联储于2015年年末开启加息周期,而我国仍在宽松周期当中。 2015年央行曾4次降准、5次降息以平息经济下行压力,然而在美国开启加息周期后央行即进入观察期,货币政策总体稳定。 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总体稳定、避免资金大规模出逃,同时参考2015年至2016年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我们认为央行将在3月后减少总量型货币政策的使用,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3月将是年内更好的降息窗口。 其次,2022年1月信贷总量大幅上升,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未来仍需央行加强宽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项下的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同比增速近70%,而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不足3%,信贷总量虽有良好恢复但从结构上来看还未企稳。 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了4项工作目标,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被放在前两位。 同时,央行还在如何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提出要“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因此我们认为央行仍有继续降息的可能。 最后,从央行预期管理的角度来看,3月15日是很好的降息时点。 央行于2021四季度数据发布之前立即降低1年期MLF、OMO利率的做法很好的向公众反映了政策对稳增长的决心,市场利率随即做出调整,价格层面的政策效果较好。 3月15日统计局将发布2月经济数据成绩单,同时又是FOMC议息会议前一天,届时两会也将进入尾声,意义非凡。 因此我们认为届时降息将对稳增长、稳预期起到良好作用,3月将是较好的政策出台时点。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国内外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