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2022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效果显现,社融迎来“开门红”-220211

《中诚信国际-2022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效果显现,社融迎来“开门红”-2202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2022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宽信用效果显现,社融迎来“开门红”-2202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社融创月度新高,宽信用效果显现。 2022年1月,新增社融6.17万亿元,创统计以来单月新高,较上月多增3.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9816亿元。 存量社融同比增长10.5%,较2021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 分类别来看,新增表内融资4.3万亿元,较上月多增3.3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751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较去年同期多增3818亿元至4.2万亿元,是本月信用走宽的支撑因素之一。 季节性因素下,新增表外融资4479亿元,较上月多增1.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28亿元。 新增直接融资7238亿元,较上月多增2996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33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融资5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882亿元。 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前置以及项目储备充足的背景下,政府债券融资较去年同期多增3589亿元至6026亿元。 季节因素下M1回落,宽信用显现M2走高。 1月,M2同比增长9.8%,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 M1同比下降1.9%,较上月回落5.4个百分点,M1的显著回落主要是由于春节错位:2022年农历新年假期处于1月底2月初,存款主力由企业部门转为居民部门,同时电子支付的发展使得居民对流动中现金的需求相对弱化,1月份新增居民存款5.4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84万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减少1.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减2.35万亿元。 短贷和票据融资走高,贷款结构仍待改善。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较上月多增2.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000亿元。 分部门来看,新增居民户贷款8430亿元,较上月多增4715亿元,较同期少增42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006亿元,较上月多增849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272亿元;2022年初,全国多地仍面临着疫情的冲击,居民消费疲弱态势难改,文旅部数据显示当前消费修复仍受限: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7424亿元,较上月多增386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024亿元;去年同期房地产销售火热,因此基数因素是影响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走低的主要因素;但是从总量上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仍高于近五年均值,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房住不炒”基调不改,但是在保障居民住房合理需求的背景下,政策边际调整对房地产市场需求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二是上年末积压的房贷额度在年初集中释放;三是就地过年背景下主要城市房地产交易仍保持较为活跃水平,前十大城市商品房交易套数与交易面积均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 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3.36万亿元,较上月多增2.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8100亿元;不过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结构仍有待改善,新增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较去年同期分别多增4345亿元和3193亿元,而新增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多增600亿元。 尽管当前信贷结构仍有待改善,但是宽信用大规模释放开始需要通过短贷和票据融资来推动,从而引导市场预期,进而优化贷款结构的,因此对当前贷款结构无需过度担心。 宽信用下社融增速或将继续回升,信贷结构或将改善但仍需关注居民部门信贷。 1月份的新增社融数据或显示当前信用周期已经走出底部区间。 在社融放量增长的同时宽信用政策仍将持续: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表示“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针对当前房地产业的形势,发布会上指出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随后的2月8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是“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体现,未来房地产融资端低迷的态势或将有所改善。 综合来看,在新增社融创新高的背景下,市场预期或将有所改善,同时财政政策前置持续,短期内社融增速仍将保持增长。 市场预期改善背景下,信贷结构或将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或将有所走高,但居民部门信贷能否改善仍需观察:一方面居民消费修复疲弱态势难改,短期贷款难以改善,另一方面居民购房意愿仍偏弱,中长期贷款难以稳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