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半导体行业点评:芯片技术主权的强化,提升晶圆制造及设备、材料发展空间-220214

《中银国际-半导体行业点评:芯片技术主权的强化,提升晶圆制造及设备、材料发展空间-220214(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半导体行业点评:芯片技术主权的强化,提升晶圆制造及设备、材料发展空间-220214(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最新消息:欧盟2月8日正式公布《芯片法案》,计划至2030年大幅提升欧盟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至20%,并瞄准2nm及以下工艺的芯片生产能力,加强供应链本土化,对人才培养、区域合作等均有指引。 同时,美国众议院2月4日通过了《2022美国竞争法案》,韩国1月11日通过《半导体特别法》,日本也于2021年底出炉《半导体产业紧急强化方案》。 我们认为,全球主要地区积极提出振兴本土半导体业法案,彰显未来经济发展对半导体的迫切需求,将推高半导体产业长期空间的天花板。 芯片技术主权。 全球经济数字化加速转型,芯片成为众多崭新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核心载体,用量和工艺复杂度都日渐增加。 欧盟、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地区陆续推出半导体激励措施,以提升本地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市场份额,试图取得市场和技术的话语权,欧盟拟投入430亿欧元,至2030年在全球芯片生产的市场份额从10%增加到20%;美国拟投入520亿美元,大力促进芯片投资,扩大本国芯片厂建设;日本于2030年将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营收提高至2020年的3倍,吸引赴日建设新厂房;韩国推动4510亿美元,2030年打造成综合半导体强国,引领存储芯片、系统芯片,投资产业链一体化产业带。 各区域的产业博弈将持续推动半导体产业投资,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将迎来新高峰。 供应链本土化。 据ASML发布的EUChipsActPositionPaper,近30年间,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的芯片产能占比大幅下降,而伴随着的为中国大陆、韩国的产能占比显著提升。 出于对未来经济发展在半导体产业的自控需求,各地区在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控制力度上将积极落实,进而刺激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地区投资。 半导体行业正在超预期发展。 由于5G、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汽车芯片和其他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半导体需求将长期高企,据Gartner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收入为5835亿美元,而据Counterpoint发布最新报告预计,到2030年半导体行业收入将达到1万亿美元。 未来10年,半导体产业收入将增长约71%,CAGR约6%。 投资建议:设备组合:盛美上海、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芯源微、华峰测控、精测电子、万业企业、长川科技、迈为股份;建议关注:晶盛机电、光力科技、神工股份材料组合:雅克科技、安集科技、晶瑞电材;建议关注:沪硅产业、立昂微、彤程新材、中环股份、鼎龙股份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零部件紧缺加剧;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放缓;半导体材料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美国进一步向中国禁售关键半导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