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稳增长交易的持续性-220211.pdf
大小:145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稳增长交易的持续性-220211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稳增长交易的持续性-220211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稳增长交易的持续性-22021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稳增长交易的持续性-22021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策略:本周钢价和铁矿价格振幅加大,表面上看,是发改委频繁表态抑制铁矿炒作对市场情绪造成打击,但实际上除了钢铁和铁矿之外的大多数工业品也同样出现震荡回调。

我们认为价格调整本质上是因为工业品价格自去年11月反弹以来幅度已经不小,自身存在短期休整的需求,但目前来看这轮反弹尚不能确定是否到头。

这轮反弹在前段是由产业链存货周期超调回升和真实需求修复引发,后期进入1、2月淡季后,价格的继续上涨则是由稳增长预期推动。

目前钢铁行业需求仍处于淡季,高频数据反映不出需求好坏,须等到3月中才可以验证稳增长的效果,因此在3月中之前稳增长预期仍无法证伪,商品市场仍有可能继续交易稳增长逻辑。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废钢产业链财税规范化可能会带来废钢成本的抬升和废钢供应量的收缩,这个影响在2-3月可能有明显体现,这是黑色价格短期的一个支撑因素。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我们认为,11月以来的这轮价格反弹属于大的需求下行周期中的阶段性修复,稳增长脉冲过后须提防需求周期下行的后半程,需求转势时间节点可能在春季。

短期稳增长交易可以关注河钢资源,成长型新材料类领域关注甬金股份、广大特材、久立特材、永兴材料、抚顺特钢等。

一周市场回顾: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02%,沪深300指数上涨0.82%,申万钢铁板块下跌6.95%。

本周螺纹钢主力合约以4905元/吨收盘,比春节前增76元/吨,幅度1.57%,热轧卷板主力合约以5033元/吨收盘,比春节前增88元/吨,幅度1.78%;铁矿石主力合约以805元/吨收盘,比春节前减24元/吨,幅度2.9%。

社会库存低于往年同期:本周全国建筑钢材成交量暂无更新。

五大品种社会库存1535.3万吨,环比增145.6万吨。

节后社库累库放缓,低于往年同期,主要系节前冬储谨慎加上眼下冬奥局部地区限产所致。

本周受宏观消息利好、节后工地开复工情况好于去年以及冬奥限产影响,市场情绪较为积极。

冬奥期间高炉限产加严:本周Mysteel247家钢企和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分别为68.19%和34.13%,环比春节前-6.67PCT及-16.66PCT;本周Mysteel247家钢企和唐山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57%和57.25%,环比春节前-4.94PCT和-16.96PCT。

本周71家电弧炉开工率2.64%,环比节前-7.41PCT;产能利用率3.57%,环比节前-9.21PCT。

从铁水产量来看,本周华北地区高炉限产对于铁水的影响在13万吨左右。

从钢材产量来看,总量继续下行,限产对于螺纹钢和热卷的影响较为显著。

钢价增长幅度较大:Myspic综合钢价指数环比春节前增3.94%,其中长材增4.17%,板材增3.66%。

上海螺纹钢4940元/吨,周环比增210元,幅度4.44%。

上海热轧卷板5130元/吨,环比春节前增290元/吨,幅度3.85%。

眼下市场对于未来预期较为积极,且淡季无法证伪,钢价节后呈现开门红。

未来需关注淡旺季切换后稳增长政策对需求的真实拉动程度。

矿价小幅上涨,发货量处于较低水平:本周Platts62%153.75美元/吨,周环比增5.85美元/吨。

上周澳洲巴西发货量1892.8吨,环比减30.6万吨,到港量928.8万吨,环比减293.5万吨。

最新钢厂进口矿库存天数39天,较上次增5天。

天津准一冶金焦2810元/吨,较上周减400元/吨。

废钢3250元/吨,较上周增80元/吨。

本周指导意见正式落地,钢铁工业碳达峰目标延缓,情绪上利于钢铁上游,但与此同时发改委仍在持续密切关注市场运行和价格走势,打击投机需求,短期关注稳增长交易和政策的博弈。

吨钢盈利有所回升:本周随着市场情绪上升,主流钢种盈利也小幅反弹。

根据我们模拟的钢材数据,周内原料端矿价上涨与焦炭价格回落相互抵消,钢坯成本变化不大。

成材端周度均价上涨明显。

吨钢盈利水平有所回升,其中热轧卷板(3mm)毛利增112元/吨,毛利率增至7.78%;冷轧板(1.0mm)毛利增103元/吨,毛利率增至2.42%;螺纹钢(20mm)毛利增99元/吨,毛利率增至7.3%;中厚板(20mm)毛利增119元/吨,毛利率增至4.57%。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