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智慧水务行业事件点评:行业进入深水区,智能化是控漏损重点工作-220212

《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智慧水务行业事件点评:行业进入深水区,智能化是控漏损重点工作-22021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智慧水务行业事件点评:行业进入深水区,智能化是控漏损重点工作-220212(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日,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提供中央预算支持。 10%以下低漏损区间的核心工作是智能化改造,为系统和软件供应商打开300~500亿市场空间。 智慧水务和智慧管网文件陆续出台,政策环境持续加强。 2021年10月,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2022年1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完成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2022年2月,《通知》印发,明确各项供水管网建设任务。 多部门近期密集发布政策,推动智慧水务、管网的建设,行业加速预期愈发明显。 数百亿市场空间迎来兑现。 相关市场规模高增长具备明确驱动和催化:(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我国2026年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可达370亿元;据哈工大测算,地、市两级智慧水务投入分别为300、500亿级规模;据赛迪顾问预计,2022年左右地下管网市场规模将达4,244亿(若按10%信息化投入比例估计,智慧管网规模超400亿元);(2)日本(3%)和新加坡(5%)的漏损率代表了漏损控制的国际先进水平,据智研咨询数据,中国2019年漏损率为13.2%,有较大差距;(3)2021年9月,国务院、应急管理部下发通知,确定18个城市(区)作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并计划向全国推开。 《通知》中提出责任落实和激励机制,并明确中央预算资金支持,提供资金保障。 可见,数百亿级的市场空间有望在2~3年内快速成熟。 智慧水务任务内涵明确。 智慧水务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网模型软件、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计划)等。 《通知》有强调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水智能化管理平台。 建设内涵方面,我们解读认为包含“4+1”任务:1个内控管理建设机制和整体控漏、居住社区共有供水管网管理、合同节水、DMA管理4个技术工程。 要做到低漏损率,智慧化改造是关键。 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分析绍兴(漏损率5%以下)、郑州(漏损率约7.5%)、常州(漏损率约9.2%)等城市的控漏经验认为,(1)20%以上的漏损率区间,要做好管网改造、计量体系建设、计量器具更新等;(2)10%-20%漏损率区间,要做好分区计量、压力调控等;(3)10%以下低漏损率区间,智能化改造和精细管控的贡献更为突出。 我国漏损控制工作正进入深水区,工作重心会向智慧化改造倾斜,对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的系统、软件供应商带来广泛的业务机会和业绩增长的强劲推动力。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正元地信(专注地下管网和智慧水务的GIS行业领先企业,拥有专业的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经验)。 同时可以关注数字政通、威派格、和达科技。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财政预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