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融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生物反应器,国产替代尚显曙光,外部施压促发展-220209

《国融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生物反应器,国产替代尚显曙光,外部施压促发展-220209(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融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生物反应器,国产替代尚显曙光,外部施压促发展-220209(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月8日,美国商务部将药明生物旗下两家子公司纳入“未经验证清单”,限制生物反应器和超滤膜厂商对他们的供货。 虽然该名单是可以商议去除的,但在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供应链自主可控也成为了公司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 前不久,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指出,要全面提高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稳定可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内外因素共振下,上游材料与设备有望脱颖而出。 投资要点生物反应器指用于微生物和细胞的体外培养,并通过生化反应或发酵过程获取产物的装置,是生物制药中关键的设备之一。 按照应用领域和生产技术,生物反应器可以分为微生物生物反应器、哺乳细胞悬浮培养生物反应器、哺乳细胞贴壁培养生物反应器、光生物反应器与其他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系统除了不锈钢材质外还有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系统,例如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系统、一次性生物反应袋、一次性过滤系统等。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球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耗材市场规模为12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5亿美元,2020-2027年CAGR可达到16.6%。 而2020年我国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耗材市场规模为14.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35亿人民币,2020-2027年CAGR为21.1%,增速高于全球增速。 进口企业占绝对话语权,国产替代处于初期。 在不锈钢生物反应器领域,目前进口企业如赛多利斯、赛默飞、GE、默克等近乎垄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整个生物反应系统所需的耗材领域,例如一次性培养袋/储液袋、层析填料、培养基和超滤膜包,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例如乐纯生物、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等企业均有布局。 以东富龙的生物反应器系统为例,与国外主流产品相比差距已然不大,对于国产厂家来说,国产替代是进一步打磨产品的机会,有望凭借特色化的功能实现客户突破,然后实现设备实力追赶。 其他耗材方向也值得关注。 一直以来,我国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多数关键耗材如色谱填料和色谱柱系统也基本依赖进口。 国际市场的色谱填料主要由一些大型企业供应,其市场占有率较高,GEHealthcare、Tosoh、Bio-Rad是色谱填料主要制造商,产品管线齐全,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实力,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市场数据,2018年,GEHealthcare位居第一,为35%;Tosoh在全球范围内市占率约为8%;BioRad全球市占率约7%。 除上述企业外,市场上主要色谱填料供应商还包括Merck、Danaher、Agilent等。 综合来看,国产化率不高,仍需相关企业进行突破。 投资建议:在内外因素双重共振下,国产生物科学上游研究设备、试剂材料、制药装备等集体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由于直接对接B端,受到控费压力较小,且制药公司受控费影响更容易选择质优价廉的国产产品,建议适当关注。 风险因素: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政策变化;企业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