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1月金融数据点评:“稳信用“已现,“宽信用”仍需等待-220211

《平安证券-1月金融数据点评:“稳信用“已现,“宽信用”仍需等待-2202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1月金融数据点评:“稳信用“已现,“宽信用”仍需等待-2202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2月10日央行公布2022年1月金融数据: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17万亿,市场预期5.39万亿,前值2.37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金融机构口径)3.98万亿,市场预期3.69万亿,前值1.13万亿。 货币供给方面,M2同比增长9.8%,市场预期9.2%,前值9%;M1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M1同比增长约2%,前值3.5%。 平安观点:政府、企业融资拉动社融超预期,政策“稳增长”、“稳预期”的意图十分明确。 1月新增社融大超市场预期,同比多增9816亿元,存量增速10.5%,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进一步确认社融”筑底“。 近万亿社融同比增量来自政府、企业融资发力:1)1月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置与2021年发行节奏后置错位,新增政府债券6026亿元,规模仅次于2020年1月疫情特殊时期的历史峰值,体现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在中央、地方政策协调下,年初基建投资表现亮眼,1-2月同比增长11%,三年复合增速3.2%。 2)企业融资好转,全口径(直接融资+信贷+非标+票据)新增企业融资4.05万亿,同比多增1.09万亿,规模仅次于2020年3-4月。 企业融资向好主要由短贷和票据拉动,1月两者合计同比多增7538亿元,创历史新高,而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同比多增600亿元,结合1月下旬票据转贴现利率飙升来看,企业信贷“冲量”痕迹明显,同样体现出当前政策“稳预期”、防止“信贷塌方”政策诉求十分迫切。 数据仍难扭转市场悲观预期,仍然看好2月长端机会,短端或面临一定调整风险。 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规模创历史新高,信号看似积极,但仔细分析后仍指向经济偏弱:一是,信贷结构不佳,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71%,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二是,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M1-M2剪刀差继续回落1.9个百分点至-7.8%,1月金融数据难以有效扭转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长端仍处于利多环境。 短端来看:短期面临三重调整风险:1)被过度定价的“宽货币“,1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经低于MLF40BP,透支了后续降准、降息的空间;2)2月以来,1年国债收益率多次与R001倒挂。 节后资金面宽松与地方债发行尚未启动、流动性回流有关,下周节前投放流动性回笼完毕,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资金利率难以继续回落,息差收窄之下,短端下行空间有限。 3)政府债、企业债供给好转,政策防止“信贷塌方”动机强烈,机构“缺资产”现象或将有所好转。 2月博弈短端机会性价比不高。 短端下行空间有限,基本面利好下,长端将呈现低位震荡格局,预计2月10年国债、国开债震荡中枢2.75%、2.95%。 1月金融数据公布后,10年国债、国开债活跃券大幅调整4BP,收益率均回到震荡中枢之上,建议投资者把握博弈机会。 “稳信用”已现,“宽信用”仍需等待;2022年债市利空有限,“转熊”概率不大。 “稳信贷”靠政府和央行信贷政策指导。 在政府融资拉动下,社融增速已经筑底,预计在短贷和票据带动下,二季度信贷有望企稳。 “宽信贷”靠企业,尤其是地产和基建。 2016年以来信贷在社融中占比均值为65%,远高于政府债占比的23%。 信贷中企业贷款占比均值70%,而根据2021年金融机构信贷投向数据,企事业单位中66%贷款投向了基建和地产,实现“宽信用”还是要看到地产和基建投资需求的好转,但“三条红线”、“两个集中度”、“严控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刚性约束依然存在,房企关注的是“活下去”,地方政府关注的是“不碰线”,除非政策实质放松,否则很难看到地产和基建投资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两者增速分别为1%和5%,企业贷款增速回升幅度有限,预期全年存量社融、信贷增速10.5%、11.5%,维持底部震荡格局。 “稳增长”是2022年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信用企稳阶段,央行通常会实施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呵护信贷平稳增长,比较典型的阶段是2014、2019年(图表4),资金面偏松环境下,全年债市“转熊”概率不大。 风险提示:国内货币政策、海外政策等发生重大转向;银行间流动性收紧;疫情演变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