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融资结构不好吗?持续性才是关键-220211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融资结构不好吗?持续性才是关键-22021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融资结构不好吗?持续性才是关键-220211(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 1月新增信贷3.98万亿,同比多增4000亿元,创下单月信贷投放最大规模。 而社融达到6.17万亿的高值,同比多增9842亿元,同样创下单月新高。 社融同比增速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至10.5%。 无论是信贷还是社融规模,均大幅超出我们的预期。 社融增长主要来自贷款、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增长。 其中投向实体经济贷款同比多增3818亿元至4.2万亿元。 而企业债券同比多增1882亿元至5799亿元。 在政策发力节奏前置,地方债提前批落地推动下,1月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元,同比多增3589亿元。 信用总量已经放量,但与去年同比变化显示融资结构不甚理想,这也是市场对1月信用数据质疑的重点。 虽然信贷社融超预期增长,但从贷款结构同比变化来看,容易认为1月信用结构并不理想。 从同比数据来看,1月信贷增长主要有短贷和票据融资推动,1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4345亿元至1.01万亿元,而票据融资则同比多增3193亿元至1788亿元。 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却仅增长600亿元至2.1万亿元,而由于房地产销售下滑,居民中长期贷款反而同比少增2024亿元至7424亿元。 贷款增长多依赖于短贷和票据,而中长贷增长有限被认为是融资结构不佳的表现,进而认为是实体融资需求不足的证据。 但融资结构真的不好吗?1月融资结构不好其实是通过与去年同期各项贷款同比变化而得,但事实上,去年1月融资结构并不正常,去年1月融资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偏高。 中长期贷款占当月信贷比例是83.4%,是近5年同期最高的年份,高于均值11.8个百分点。 而今年1月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比例71.4%,虽然明显低于去年,但高于18和19年,与20年相近。 而企业中长期贷款今年1季度占贷款比例52.8%,更是仅次于21年57.0%的水平,高于18-20年不足50%的水平。 因此,今年1月份融资结构并不能够说不好,是近年较为正常甚至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年份。 相反,是去年1月融资结构中中长期贷款过高了。 融资放量,背后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与信用投放加压共同所致,1月融资数据显示政策有能力扩张信用。 1月融资放量,一方面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特别是要求政策前置。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在1月下旬放量,以及相应的配套融资发力,对信贷社融产生推升作用;另一方面,从1月中旬央行的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态来看,央行担忧信贷塌方,因而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主动的信贷投放力度。 因而我们预计1月下半月银行加大了信贷投放规模,包括短贷、票据以及中长贷等投放规模都显著放量。 但部分信号依然带来对未来融资持续增长的隐忧。 首先,1月中下旬信贷投放加速存在政策推动因素,自上而下的推动效果存在边际打折可能;其次,在1月中下旬放量之后,2月地方债发行节奏再度出现放缓迹象,春节后第一周地方债仅发行738亿元,而目前春节后第二周尚未公布发行安排,发行量预计将显著减少;再次,地产融资依然乏力,不仅房开贷融资需求不足,在房地产销售持续萎缩环境下,按揭贷款增速也不断下降。 虽然信贷已经放量,但基本面依然偏弱,货币存在进一步宽松可能。 虽然1月信贷已经放量,但从目前来看,尚未传导到基本面,经济依然偏弱。 同时,信贷能否持续回升依然有待呵护,因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特别在经济实现有效企稳之前。 我们认为央行存在继续降息降准可能。 宽松的货币将继续保障流动性平稳和资金价格处于较低水平。 债券利率进入磨底阶段,杠杆策略相对占优。 1月信贷社融超预期增长证明政策有扩张信用的能力,虽然信用扩张的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但在基本面走弱情况下,政策持续加码是大的方向,直至信用持续回升拉动经济企稳位置。 而在当前信用走势依然不太确定情况下,利率可能会进入磨底阶段。 但考虑到政策依然在连续出台,因而利率回升风险并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下久期策略并不占优。 而在流动性宽松,资金价格平稳的情况下,杠杆策略更为适合。 同时考虑到基本面依然偏弱情况下,央行收紧流动性可能性有限,因而加杠杆策略是更为占优的。 风险提示: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超预期,货币政策调整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