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经济转型系列(1):社融结构20年变迁-220209

《安信证券-经济转型系列(1):社融结构20年变迁-220209(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经济转型系列(1):社融结构20年变迁-220209(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02年以来从社融融资渠道占比变化来看,社融结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06年及之前,贷款在社融存量中比重稳定在80%附近,社融以间接融资为主。 (2)2007-2017年,包括非标和信用债在内,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使得贷款在社融存量中的比重自80%附近下降至60%附近。 (3)2018年至今,资管新规约束了影子银行的无序扩张,表外融资规模压降使得信贷在社融中占比再度提升至2021年年末的63.6%,2015年地方债发行开启以来,政府债在社融中的占比也持续回升。 ■2005年以来社融行业驱动因素变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社融新增规模占比来看,(1)2006-2008年经济过热时期,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融资均增长较快。 经济内生动能较强影响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持续处于20%以上。 (2)2009-2011年,制造业融资也升至社融最大增量。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影响下,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投资增速明显上升,制造业投资增速升至30%以上的阶段性高点,制造业融资也升至社融最大增量。 (3)2012-2014年,基建相关融资是社融增量中占比最大的板块。 2012年“稳增长”诉求提升使得基建增速触底回升,并取代制造业和房地产成为社融最大增量,基建大致占到历年社融增量的22%左右。 (4)2015-2019年,房地产取代基建成为社融最大增量来源。 2015年《新预算法》、地方置换债发行使得基建融资增长放缓。 与此同时,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推进地产去库存,地产融资增速快速回升。 房地产在当年社融增量中的占比自2015年的21.2%升至2018年的33.8%。 (5)2020-2021年,房地产和基建融资占比快速回落至15%以下,政府债和制造业成为社融最大增量来源。 疫情后政策坚持“高质量发展”表现出较强定力,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等约束下房地产融资快速回落,地方债务监管趋严使得基建投融资增速也持续低位。 政策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随着政府债在社融中占比逐步扩大,政府债成为宽信用的重要抓手。 2020年政府债和制造业分别占到社融增量的24.6%和19%,2021年分别占到增量的19.9%和25.3%。 ■从社融存量规模分布变化可以得到类似结论,但驱动因素切换时点略滞后于增量分布。 按照当前占比变化速率,2022年政府债或将成为社融存量中占比最大的板块。 截至2021年年末,房地产、政府债、基建、制造业和住户短期融资在社融存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8.3%、16.9%、15.7%、11.9%和10.3%。 按照当前斜率,2022年政府债或将超越房地产成为社融存量中占比最大的板块。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信用风险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