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重大事项点评:终止收购ARM,预计对长期业务蓝图影响有限-220209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重大事项点评:终止收购ARM,预计对长期业务蓝图影响有限-22020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重大事项点评:终止收购ARM,预计对长期业务蓝图影响有限-22020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受主要各国/地区政府监管&反垄断压力影响,近期英伟达正式宣布终止收购ARM的交易。 我们判断市场此前对此交易达成基本没有预期,同时收购终止也不影响公司借助ARMIP开发CPU芯片产品,对公司长周期业务蓝图影响较为有限。 短期而言,我们预计公司游戏显卡、数据中心业务有望继续维持强劲,展望未来,英伟达正凭借其在高性能计算计算芯片(GPU、DPU、CPU)、完善算法库&工具链(CUDA、DOCA等)、软件平台&服务等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从纯粹芯片厂商向综合型技术平台商迈进,软件服务订阅收入亦有望成为公司中长期重要的收入增量来源,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短期、中长期投资价值。 ▍事件缘由&回顾:受监管压力,英伟达正式放弃收购ARM。 1)事件缘由:2月8日,英伟达和软银集团宣布将英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rm出售给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的交易已经终止,主要原因是重大的监管挑战阻碍了该交易。 2)事件回顾:该收购案件受到各国监管机构&企业的反对和担忧。 2020年9月,英伟达首次宣布将以现金和股票的形式(宣布之初价值共计400亿美元)收购ARM100%股权,以期加大在移动端领域的布局。 伴随着英伟达股票价格的波动,该笔交易额最高达到870亿美金。 自宣布以来,英伟达收购ARM事件受到各国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反对和担忧。 (a)在各国监管方面,2021年8月,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表示英伟达收购ARM将限制竞争对手获得关键技术并最终扼杀许多不断增长的重要市场创新;2021年10月,欧盟表示英伟达收购ARM后将或将引起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垄断;2021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将以反垄断为由起诉该项收购案件。 (b)在企业方面,科技巨头华为、高通、三星、谷歌和苹果等多家公司都对这项收购案表示强烈反对。 3)事件影响相对有限:根据英伟达和软银集团的协议,软银将保留英伟达此前支付的12.5亿美元定金,并将在第四季度计入利润;而英伟达将保留其20年的Arm许可。 软银集团表示,计划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年内对Arm进行IPO公开募股。 我们认为,此次收购ARM事件失败对英伟达影响会相对有限,既不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也不会影响公司借助ARMIP开发CPU及移动端产品。 ▍游戏业务:短期市场仍供需偏紧,2022CES新推出多款产品,未来持续看好新架构及RTX渗透率的提升。 1)从下游笔记本等OEM厂商的产品释放进度来看,每年Q3、Q4均是产品上行周期。 我们认为,迭代下游笔记本OEM厂商产品的释放,以及RTX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偏紧张状况亦有望使得公司产品价格保持坚挺,进而保证游戏业务继续保持强劲。 中长期来看,疫情后游戏用户规模扩大、习惯的保留&延续等将持续构成支撑。 2)2022年CES大会,英伟达新发布多款RTX3系列产品(RTX3070/3080/3050/3090等)。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游戏业务产品,最新一代Ampere架构GPU产品渗透率仅为15%;支持RTX渗透率仅为33%。 未来随着新一代GPU显卡的换机,料将带动公司产品ASP提升。 ▍数据中心业务:下游企业&云厂商CAPEX周期持续保持高景气度;DPU有望在今年导入。 1)2021Q4,北美四大云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资本开支合计为390亿美元(同比+23.1%),若排除以物流建设为主的亚马逊,则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2.9%,增速依旧保持高位。 基于较高的订单数据以及新业务的探索,主要科技公司对于2022年资本支出指引亦相对积极,Meta预计2022年全年资本开支290-340亿美元,主要用于元宇宙研发与数据中心投资。 而谷歌整体表述较为积极,继续维持云计算与办公所需的开支。 我们预计下游云厂商资本开支高景气度有望持续至2022Q3。 2)DPU主要用于分担&卸载部分CPU的功能,承担分布式存储、网络计算、网络安全等功能。 通过DPU,企业可实时进行AI安全分析,具体包括识别提示窃取机密的异常流量、线速加密流量分析、恶意活动的主机自检、以及动态的安全编排自动化响应(SOAR)。 依据规划,2022年公司将新推出两款DPU产品,业务有望进入逐步收获期。 3)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数据中心“底层芯片、加速堆栈、行业垂直方案、具体应用的全栈式产品线”的布局。 短期来看,随着云计算资本开支进入复苏周期,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中长期来看,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趋势,推动AI训练、AI推理、HPC等并行计算相关的需求快速爆发;从竞争格局来看,英伟达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以及强大的AI能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系统级竞争优势突出。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业务:2022CES新推出软硬一体解决方案Hyperion,2022H2有望进入收获期。 1)2022CES大会,公司新发布第8代DRIVEHyperion平台,以确保功能安全的架构设计。 硬件方面,该平台包括两颗Orin芯片、12个摄像头、9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1个前激光雷达;软件方面,该平台内置了用于机器学习的自动驾驶训练、测试和验证平台DRIVESim。 2)公司在2022CES大会上宣布,目前公司在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在手订单超过80亿美元。 伴随着新一代Orin芯片的投产以及出货,公司预计智能汽车业务将于22H2开始进入产品&营收收获期。 ▍风险因素:公司核心产品、技术演进速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AI应用场景扩展不及预期风险;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个人用户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全球游戏市场创新不及预期风险;全球自动驾驶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公司产品全球流通受阻风险等。 ▍盈利预测&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领先的AI平台厂商,缘于持续领先竞争对手1~2代的技术竞争力、全栈式的产品方案能力等,公司短期、中长期成长路径较为清晰。 考虑到公司游戏业务有利的产品周期、数据中心业务持续高景气度,以及自动驾驶、软件服务等新业务的逐步落地,我们维持公司FY2022E-FY2024E营业收入预测为265/317/370亿美元、FY2022E-FY2024ENon-GAAP净利润预测为112/135/158亿美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FY2022E-FY2024EPE(Non-GAAP)分别为56/47/40倍。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短期、中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