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建筑装饰行业基建稳增长分歧点深度分析:旱时造舟,手有余粮心不慌;估值底部,布局央企正当时-220209

《浙商证券-建筑装饰行业基建稳增长分歧点深度分析:旱时造舟,手有余粮心不慌;估值底部,布局央企正当时-220209(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建筑装饰行业基建稳增长分歧点深度分析:旱时造舟,手有余粮心不慌;估值底部,布局央企正当时-220209(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导读本报告针对基建稳增长相关热点问题,从订单、资金、政策和估值四个维度逐一解答。 推荐新能源基建龙头中国能建、传统基建龙头中国铁建、中国中冶,关注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 投资要点问答1:基建订单需求是否存在风险?相关规划发布、个股订单充足总盘子:“十四五”交通、水利规划落地,风光大基地建设需求足,22年项目端料无虞。 1)交通:“十四五”建设需求或超十万亿,体量高位、增速较“十三五”有所放缓,城轨、高铁建设增速有望继续保持领先;2)水利:“十四五”水利投资体量有望保持高位;3)电力:保供工作叠加“双碳”战略,以风光大基地、特高压为代表的新能源基建项目开工、建设节奏有望加快。 行业:主要头部建筑央企新签增速指标通常领先基建固投增速1-2个季度,归母净利增速则基本同步。 1)2018年以来,建筑行业订单再次向头部央企集中。 截至21Q3末,8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营收CR8指数分别达到38.1/22.6,分别较2018年末提升6.9/5.0;2)稳增长背景下建筑央企订单“存粮充足”。 2021全年,7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合计11.78万亿元,累计同比+8.3%,保持高位较快增长。 为22年营收、归母净利增长“筑牢地基”。 个股:新能源基建央企21年新签同比高增。 中国能建、中国电建2021年新签合同额分别达分别8009/7803亿元,yoy+44%/16%;从细分板块订单看,中国能建21年新签新能源基建合同额1928亿元,同比高增52%。 问答2:基建投资配套资金是否充足?跨周期调节,财政子弹充足资金来源: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1:1:3.5,预算内资金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自筹中地方专项债、政府性基金等主要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投资。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子弹充足,21年公共预算收支增速现剪刀差,超收节支近9000亿。 超收4889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22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投向方面,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约24%投向基建。 专项债:21年发行后置、22年额度提前下达,22H1可用额度充足。 量方面,21Q4新增专项债1.2万亿元,提前下达22年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节奏方面,22年1月新增专项债超4800亿元,提前下达额度有望在22Q1全部发行完;投向方面,21年半数以上专项债额度投向基建类项目,21Q4基建类投向占比显著提升。 政府性基金:子弹充足,建议关注22年房地产行业政策面、资金面边际变化对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影响。 21年政府性基金超收节支超2万亿元,结转结余为22年基建投资提供子弹。 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约45%投向城市、农村基建;21年12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13.9%,连续第4个月单月同比下降,对应全年土地购置费同比-2.1%。 问答3:稳增长是否存在政策执行风险?似曾相识,22年主靠基建执行效果复盘:中央历次提出“稳增长”、次年基建固投均如期发力。 历次“稳增长”,基建发挥作用虽有差异,基建固投增速均有提升。 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定调“稳增长”,发力基建主要对冲地产投资下行;2008年12月、2018年12月,外贸处下行通道,基建、地产均发力,冲高/保稳投资增速,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22年政策:22年或不同以往—消费低迷、出口高增或难延续,地产短期走弱稳增长可能更多需要靠基建来带动。 稳增长抓手明确,政策已从中央传至地方。 (1)中央:22年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2)主要部委: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 央行明确表态: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国家发改委表示22Q1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尽快将21Q4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在22Q1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传统交通基建、水利建设、保障房三大稳增长方向政策已明朗。 (3)地方:22年各省固投增速目标总体稳升,水利、两新一重、5G、高铁等成热门投向。 21个省份发布22年固投目标增速,均值8.1%,较21年实际增速7.0%上调1.1pct。 问答4:当前估值分位如何、回调风险多大?底部小修复,或刚启动估值分位:自21年12月10日国常会召开以来,建筑行业估值有所修复,但仍处底部位置。 截至2月8日收盘,建筑行业PE-TTM为11.1倍、PB估值为1.02倍,分别较21年12月10日收盘值提升17%、10%。 当前PE估值、PB估值分别处于2012年初以来13%、8%分位,处10年来历史估值底部。 风险判断:当前建筑估值修复或刚启动。 前4次“稳增长”行情下,建筑行业指数上涨持续4~8个月,建筑行业跑出绝对收益行情、部分年份超额收益显著。 (1)传统建筑央企—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中冶:当前PE估值处历史底部(PE估值分位3%~11%),安全边际充足;(2)新能源基建央企—中国能建、中国电建:考虑到未来3年15%左右业绩年复合增速,当前位置够便宜(22年二者PE分别12.2倍、13.8倍)。 投资建议:(1)策略:我们重申于2021年11月24日外发《2022年建筑行业投资策略:基建发力优选新能源建设,装配式高增长看好钢结构》报告中所提出观点:22年建筑行业投资优选两条主线—基建发力优选新能源基建,装配式建筑优选钢结构,重视传统建筑央企。 (2)标的:推荐新能源基建龙头中国能建、传统基建龙头中国铁建、中国中冶,钢结构龙头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关注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新能源基建推进节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