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新能源行业绿色专题: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上线交易及其影响-211011

《远东资信-新能源行业绿色专题: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上线交易及其影响-211011(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东资信-新能源行业绿色专题: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上线交易及其影响-211011(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交易。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 此前多地已经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CEA)现货。 各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权分配是基于企业的碳强度基准,即根据企业的实际产出乘以一定基准计算其碳排放权额度。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采用了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 重点排放单位须根据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向主管部门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不足部分须通过碳市场购买。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是重点排放单位,即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企业。 目前发电行业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成为首批参与主体,后续还会扩展至其他行业、其他类型主体。 7月16日上市首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成交价为51.23元/吨。 在8月份之后,交易价格逐渐下降至45元/吨左右。 截至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权配额1764.9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8.00亿元。 未来除电力行业外,其他高排放行业以及自愿减排企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范围,届时全国碳市场可交易的配额总量将会进一步增长。 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在获得碳配额之后,可以出售剩余的配额获利,或通过抵(质)押、借碳交易、卖出回购等方式利用配额进行融资。 对于碳配额有剩余的重点排放单位,出售配额可以提高相关企业的利润与现金流水平。 而部分碳排放配额不足清缴的高排放单位则面临额外购买配额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