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商业贸易行业美团系列专题研究之一:为什么外卖平台是比电商平台更好的商业模式?-220206

《中泰证券-商业贸易行业美团系列专题研究之一:为什么外卖平台是比电商平台更好的商业模式?-220206(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商业贸易行业美团系列专题研究之一:为什么外卖平台是比电商平台更好的商业模式?-220206(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本篇报告用履约与信息匹配视角,系统地阐述了外卖平台竞争壁垒的来源,并探讨了空间与盈利能力,是一篇试图理解外卖平台生意本质的框架性研究。 DCF分母端:外卖平台商业模式的长期稳定性比电商平台更强,值得更低的贴现率。 当互联网流量红利渐失,领先企业能否有效抵御竞争,将逐渐成为更重要的中期估值支撑。 我们用履约和信息匹配的框架,对比分析中国电商与外卖行业竞争格局分化的原因。 相比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在履约环节具有独占性和规模经济,在信息匹配环节的挤出效应更少。 因而即使同样面临互联网流量变迁,外卖龙头仍能保持较强的先发优势,形成更加稳定的长期竞争格局,这是价值创造和空间测算的前提。 DCF分子端-订单量:“一天一亿单”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电商20%以上的渗透率,外卖实际渗透率仅2%左右,远未达到天花板,外卖增长不乏空间。 但外卖增长的爆发性低于电商,核心原因是两者驱动因素不同,外卖本质上是时间价值的交易,受到收入水平等变量驱动,需求增长是一个确定性高而漫长的过程。 我们认为,美团外卖实现“一天一亿单”只是时间问题,兑现时间点取决于居民消费需求等宏观变量,较难被精准预测。 对美团外卖的成长空间进行投资,需要信心与耐心兼备。 DCF分子端-盈利能力:不止于“一单一块钱”。 外卖作为平台中介,给消费者和商家都创造了经济价值。 市场容易看到的价值是外卖优化了商家效率,但外卖更核心的价值是提升了消费者时间效用,这部分尚未被充分认知。 若仅考虑商家承受佣金的上限,则低估了外卖平台创造的价值。 据我们测算,外卖创造的单均交易剩余约为34元,在这样的价值创造下,领先企业若具备先发优势,则盈利能力远高于“一单一块钱”。 外卖平台仍是朝阳行业。 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阶段,能够具备稳定竞争优势与较大空间的朝阳行业并不多,而外卖平台是其中之一。 理解其所处的生命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两类问题的基础视角:1.用发展的视角去看待经营问题。 作为较年轻的行业,当前外卖平台虽存在诸多问题,且颇受舆论关注,但随着算法改进与发展,许多经营问题可以优化。 2.用包容的视角去看待盈利问题。 成熟期行业更重视变现,朝阳期行业更重视渗透,从企业长期发展利益而言,外卖平台的激进变现未必是较好的策略。 风险提示事件:(1)战略竞争风险;(2)政策监管风险;(3)信息滞后风险;(4)计算假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