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蓝晓科技-300487-深度跟踪报告:吸附分离,助力 “碳中和”-220128

《中信证券-蓝晓科技-300487-深度跟踪报告:吸附分离,助力 “碳中和”-220128(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蓝晓科技-300487-深度跟踪报告:吸附分离,助力 “碳中和”-220128(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蓝晓科技是国内吸附分离领域“研发+服务”并行的龙头企业。 随着“碳中和”的稳步推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容,电子级与核级树脂应用场景打开以及固碳技术持续推广,公司各项业务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我们看好公司业绩的持续快速提升。 维持公司2021-2023年业绩预测为3.23/4.48/5.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7/2.04/2.62元,维持2022年目标价120元(对应2022年60xPE)及“买入”评级。 ▍优异吸附分离一体化方案提供商,“碳中和”下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蓝晓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吸附分离一体化方案提供商,“技术+服务”并行。 公司的吸附分离树脂在“双碳”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供能端的能源结构转型,中间环节的分离纯化,节能降耗,减少碳足迹以及终端排放环节CO2以及有机废气的捕捉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碳中和”稳步推进,公司未来将有望“乘风”而上,凭借全球先进的研发及服务水平,迎来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吸附分离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百亿空间加速渗透。 国内能源结构持续转型,1)新能源板块,我们预计至2025年,国内碳酸锂需求有望近60万吨,对应盐湖提锂板块整线规模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公司的吸附分离树脂在能源相关金属提取板块已经有多条成熟示范线,有望在未来国内的扩产建设中抢占先机。 2)核电板块,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均粒树脂技术的企业之一,产品均一系数在1.05-1.1,接近全球头部企业水平。 国内核电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我们预计至2030年,国内核电相关吸附树脂市场空间近20亿元。 公司目前已经与多家核电企业进行开展相关的合作研究,有望充分受益国产替代的存量以及新增空间。 ▍吸附分离助力减少生活生产碳足迹。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碳足迹不足石油基塑料的1/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其中PLA的技术研发最为成熟,我们预计至2030年,国内PLA的需求有望达到340万吨,对应乳酸净化用树脂市场空间保守估计在16亿元。 公司目前已经与金丹、丰原等国内领先的PLA生产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开辟新的市场增量。 考虑到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预计PLA+PBAT是未来可降解塑料的主流发展方向,公司产品在PBAT上游材料BDO纯化中也有望占据重要的份额。 此外,在生命科学板块,公司产品加速国产替代,环保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固碳技术空间广阔,未来碳权交易“吸附”先行。 固碳技术是未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为重要的手段,据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预计,至2050年,我国CCUS的产值将超过3300亿元/年,发展潜力巨大。 蓝晓科技自主研发的Seplite-CT固态多孔材料目前已经销往欧洲等多地区,伴随国内CCUS相关应用的持续推广,料公司将在碳捕集段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国在全球碳权交易中逐步提升话语权。 ▍风险因素:1)原料价格大幅波动;2)行业竞争加剧;3)各板块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随着“碳中和”的稳步推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容,电子级与核级树脂应用场景打开以及固碳技术持续推广,公司各项业务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我们看好公司业绩的持续快速提升。 维持公司2021-2023年业绩预测为3.23/4.48/5.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7/2.04/2.62元,维持2022年目标价120元(对应2022年60xPE,参考可比公司及公司历史估值水平)及“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