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面板行业深度追踪系列第31期(2021年12月):全年小尺寸整体稳定内部分化,中大尺寸跌幅收窄静待拐点-220128

《中信证券-面板行业深度追踪系列第31期(2021年12月):全年小尺寸整体稳定内部分化,中大尺寸跌幅收窄静待拐点-220128(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面板行业深度追踪系列第31期(2021年12月):全年小尺寸整体稳定内部分化,中大尺寸跌幅收窄静待拐点-220128(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12月面板行业数据更新及结论各尺寸价格情况:小尺寸方面:12月价格微跌,全年整体稳定内部分化。 2020年5月低点至今,小尺寸累计变化幅度在0.0%/+28.8%之间;全年涨幅8.4%以内;本月小尺寸面板价格微跌,我们预计后面将维持稳定。 主要源于:需求端,21年手机行业销量恢复性增长,IDC预计全球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3.5亿部,同比+5%,整体出货量前高后低,21Q4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计为3.51亿部,需求前置及疫情影响下呈“旺季不旺”态势;供给端,上游TDDI及DDIC价格已趋于稳定,面板厂有效产能增长但产品结构动态调整。 总体来看,上游零组件供给边际放松,22Q1为传统淡季,面板价格短期或面临小幅回调,整体价格料将维持稳定。 中大尺寸方面:21Q4供需松动,短期价格承压跌幅有限。 平板/笔电21H1超预期上涨,而后逐步收敛,分别于9/10月价格回调,12月价格继续下行;全年平板涨幅0.0%-1.7%,笔电涨幅12.2%-42.6%。 平板来看,Q4促销季已过,后疫情时代需求逐步料将回归理性。 笔电来看,需求端Q4分化明显,HDTN低端需求环比下降,而海外线下办公复苏及GPU短缺下,商用及高端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端,DDIC供应逐渐缓解,面板有效产出持续释放。 往未来看,后疫情时代需求回归理性,22Q1平板、笔电将面临淡季,预计短期价格仍承压,但跌幅有限,22Q2后有望拐点向上;长期而言,预计需求趋于稳定,厂商转产及新增产线投建增加供给,供需逐渐走向均衡,价格将趋于稳定;同时厂商竞争加剧,未来行业格局或将重构。 大尺寸方面:本轮价格周期中,32”/43”/50”/55”/65”价格自20年5月低点至21年7月涨幅分别为169.7%/101.4%/138.4%/113.1%/77.1%,21年1-7月涨幅为30.9%/18.8%/31.4%/25.3%/27.3%。 7月达到顶点后8月开始下跌,7-12月价格环比变化-56.2%/-48.9%/-52.2%/-46.9%/-34.4%,目前约为2020年8月价格水平;12月环比变化-4.9%/-4.1%/-14.0%/-9.7%/-5.9%,较11月跌价速度有所放缓。 主要源于:需求端,全年前高后低,21H1海外市场需求保持强劲,21H2,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来看,疫情解封、需求释放充分、财政补贴减弱、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下,旺季终端TV出货承压,印度等主要新兴国家来看,旺季备货下小尺寸补充性需求释放,但总体而言终端需求承压,同时目前下游厂商清理库存意愿强烈,渠道拉货趋于谨慎。 供给端,高世代线爬坡,大尺寸有效产能持续释放,目前厂商已逐步调整产能分配及稼动。 预计22Q1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底部复苏,22Q2旺季备货拉动供需逐步趋于平衡,景气度加快回升。 中长期而言,韩厂预计其产能于2022年退出,中国大陆面板厂新产线逐年爬坡,加之国内产能持续向龙头集中,预计大尺寸面板格局向好趋势不改,未来价格有望趋于稳定,并随季节性变化小幅波动。 厂商数据:12月中国台湾面板厂产能保持平稳,面板市场的重点公司营收同比仍增,但增速随跌价收敛,环比有所下跌。 其中面板公司友达光电转型差异化成果渐显,12月营收同比+10.1%,环比+2.9%,全年营收同比+36.81%;群创光电中大尺寸价格承压下12营收同比-1.80%,环比-0.26%,全年营收同比+29.70%;瀚宇彩晶受大尺寸价格回落影响,12月营收同比-25.13%,环比+0.73%,全年营收同比+39.96%。 偏光片公司力特光电12月营收/全年营收同比13.84%/+31.95%,明基材料12月营收/全年营收同比+6.89%/+9.50%,显示驱动IC公司联咏12月营收/全年营收同比+62.66%/+69.24%,天钰12月营收/全年营收同比+43.67%/+110.08%。 主要产品出货量情况:11月TV面板出货同比-5%。 整体来看,终端需求承压,同时目前下游厂商清库存意愿强烈,渠道拉货趋于谨慎,头部电视品牌/OEM厂商下调订单量,TV面板出货有所走弱。 11月监视器面板/笔记本面板/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同比分别+12%/+26%/-29%。 主要源于:在线教育/办公需求强势,叠加厂商补库等拉动需求,监视器面板、笔电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笔电面板单月出货量达到历史峰值。 平板电脑需求回归理性,出货量同比下降。 供给侧与需求侧近况更新:12月中国台湾地区疫情缓解,供需趋稳;宅经济继续发展,供需增变数。 供给端,TCL华星t9产线主厂房封顶,项目总投资额为350亿元,设计产能180k/月,预计2025Q1满产,满产后年产值300亿元。 京东方重庆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京东方表示该产线设计产能4.8万片玻璃基板/月。 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25亿元。 项目计划于2023年开始一阶段量产,覆盖5英寸-35英寸的液晶车载显示模组,达产后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440万片。 熙泰科技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项目开工,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00亩,设计产能12英寸晶圆月投入18000片,包含MicroOLED微显示屏及模组制造,预计2023年12月建成投产。 凯盛科技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二期在蚌埠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需求端,据奥维睿沃数据,21年前三季度全球TV出货量15370万台,同比-3.3%,其中OLEDTV出货440万台,同比+106.7%;出货面积10560万平方米,同比+3.0%;出货平均尺寸48.1”,同比增长1.4”。 受疫情与面板价格上涨影响,我国前三季度TV出货量同比下降15.7%。 回首21H1,全球TV出货量同比增长6.8%,但对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上半年仅微幅增长0.2%,全球TV需求已显疲态。 奥维睿沃预测,21年四季度全球TV出货同比-6.3%。 21H2终端需求有所回落。 我们预计未来全球LCDTV面板需求量整体稳定,大尺寸化驱动需求面积持续增长。 上下游动态追踪:上游方面,苏钏科技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项目正式量产,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全部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柔性折叠屏玻璃(UTG)基地之一,超薄柔性玻璃基板年产能将达到5000万片,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UTG玻璃有望迅速应用于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我们持续看好龙头厂商布局。 下游方面,华为推出折叠屏手机新品华为P50Pocket,该手机OLED屏是维信诺供应。 P50Pocket采用了华为新一代的水滴铰链,可以实现机身的无缝折叠,折叠后的机身可以厚度为15.2毫米,展开后屏幕的平整度提升了28%,同时铰链的抗冲击性能提升62%,抗极压性能提高33%。 我们认为折叠屏放量在即,预计2020-2025年CAGR达90%+,有望拉动OLED持续渗透,看好大陆OLED产能份额持续提升。 重点公司追踪:12月电视面板价格维持下降趋势,环比下跌4.1-14.0%。 TV面板价格自2020年5月低点至21年7月上涨77.1%-169.7%,7月达到顶点后景气度下行,7-12月降幅为34.4%-56.2%,12月环比下跌4.1-14.0%,跌幅有所收敛。 目前疫情影响减弱需求回归正常,同时零组件缺货缓解、新增产能爬坡,供需仍宽松。 未来,料大尺寸化驱动需求面积增长及海外产能退出具有趋势性。 短期来看,预计22Q1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底部复苏,22Q2旺季备货拉动供需逐步趋于平衡,景气度加快回升。 但长期而言,韩厂产能退出,中国大陆面板厂新产线逐年爬坡,加之国内产能持续向龙头集中,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厂商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来看,大尺寸面板格局向好趋势不改。 小尺寸方面,折叠屏商业化后有望驱动屏幕替换潮,利好小尺寸柔性OLED产品发展。 我们持续看好国产替代趋势下国内面板龙头份额提升,中长期坚定看好双龙头,持续建议关注京东方(公司预计2021Q4归母净利润同比+122.7%~134.4%)、TCL科技(2021Q3归母净利润同比+183.69%),建议逢低布局。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走弱;海外产能退出不及预期;技术革新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