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中美电商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国电商集中度变化的经济学逻辑-210607

文本预览: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本篇报告是对中国电商集中度变化的回望与反思。通过中美对比,我们尝试用经济学框架,来理解电商行业集中度变化的原因,以及企业的中长期竞争优势来源。我们认为,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从单纯的规模经济演变为多元化渠道品牌竞争,这意味着电商企业的中长期价值,不再仅取决于规模,将更取决于定位的选择与取舍。 中美电商集中度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美国强者恒强,中国新贵崛起。亚马逊在美国一枝独秀,始终遥遥领先第二名。而中国电商行业在高度集中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新贵。拼多多的异军突起,是行业大部分专业人士的预料之外,挑战了大众普遍认知的电商行业特征——规模经济。我们希望通过经济学逻辑,反思中国电商“先集中、后多元”的发展特征,以便探索电商新一轮竞争的核心要素。 与市场认知不同,电商平台的壁垒来源,并非是单一的规模经济。我们将电商的交易成本划分为履约成本与信息成本。履约成本具备极强的规模经济属性;而信息成本,并非规模经济。随着电商平台供需信息量的上升,信息成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特征。在信息量达到某一阶段后,开始体现出负规模经济。信息成本进入负规模经济阶段,是电商行业新贵崛起的经济学基础。 美国电商龙头以履约环节为壁垒,体现出持续的规模经济优势;中国电商龙头在履约环节未建立壁垒,集中度跟随信息成本的变化而变化。仓配是美国电商履约的主要物流模式,由于仓配设施的独有性,亚马逊得以占据履约环节的壁垒,保持强者恒强的地位;快递是中国电商履约的主要物流模式,而快递是中国各电商平台可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中国电商龙头在这一环节上并未形成壁垒。中国电商竞争的核心环节为信息成本。随着电商规模与渗透率大幅提升,电商承载的商品数量与客户需求大幅增加,供需信息越过信息成本“U型曲线”的底部,由此推动中国电商进入新一轮多元化竞争。 中国电商未来几年多元化竞争不可避免,“渠道品牌”价值的分析框架,重要性将更为显著。在规模经济的分析框架下,企业创造EVA的前提是规模之差,而在渠道品牌的分析框架下,企业创造EVA的前提是定位与粘性,甚至是主动缩小边界。中国电商已经度过了近20年的红利期,对于习惯了规模经济跑马圈地的电商平台而言,未来几年最难的将不再是去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 风险提示事件:(1)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2)订单量和市占率等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或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展开>>
收起<<
《中泰证券-中美电商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国电商集中度变化的经济学逻辑-210607(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中美电商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国电商集中度变化的经济学逻辑-210607(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泰证券《中美电商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二:中国电商集中度变化的经济学逻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本篇报告是对中国电商集中度变化的回望与反思。通过中美对比,我们尝试用经济学框架,来理解电商行业集中度变化的原因,以及企业的中长期竞争优势来源。我们认为,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从单纯的规模经济演变为多元化渠道品牌竞争,这意味着电商企业的中长期价值,不再仅取决于规模,将更取决于定位的选择与取舍。 中美电商集中度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美国强者恒强,中国新贵崛起。亚马逊在美国一枝独秀,始终遥遥领先第二名。而中国电商行业在高度集中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新贵。拼多多的异军突起,是行业大部分专业人士的预料之外,挑战了大众普遍认知的电商行业特征——规模经济。我们希望通过经济学逻辑,反思中国电商“先集中、后多元”的发展特征,以便探索电商新一轮竞争的核心要素。 与市场认知不同,电商平台的壁垒来源,并非是单一的规模经济。我们将电商的交易成本划分为履约成本与信息成本。履约成本具备极强的规模经济属性;而信息成本,并非规模经济。随着电商平台供需信息量的上升,信息成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特征。在信息量达到某一阶段后,开始体现出负规模经济。信息成本进入负规模经济阶段,是电商行业新贵崛起的经济学基础。 美国电商龙头以履约环节为壁垒,体现出持续的规模经济优势;中国电商龙头在履约环节未建立壁垒,集中度跟随信息成本的变化而变化。仓配是美国电商履约的主要物流模式,由于仓配设施的独有性,亚马逊得以占据履约环节的壁垒,保持强者恒强的地位;快递是中国电商履约的主要物流模式,而快递是中国各电商平台可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中国电商龙头在这一环节上并未形成壁垒。中国电商竞争的核心环节为信息成本。随着电商规模与渗透率大幅提升,电商承载的商品数量与客户需求大幅增加,供需信息越过信息成本“U型曲线”的底部,由此推动中国电商进入新一轮多元化竞争。 中国电商未来几年多元化竞争不可避免,“渠道品牌”价值的分析框架,重要性将更为显著。在规模经济的分析框架下,企业创造EVA的前提是规模之差,而在渠道品牌的分析框架下,企业创造EVA的前提是定位与粘性,甚至是主动缩小边界。中国电商已经度过了近20年的红利期,对于习惯了规模经济跑马圈地的电商平台而言,未来几年最难的将不再是去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 风险提示事件:(1)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2)订单量和市占率等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或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