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期货-专题报告:上半年玉米与淀粉市场回顾-210622

文本预览:
内容概要 考虑到上半年即将过去,有必要回顾今年以来玉米的和淀粉的期现货行情,以期为后市行情判断打下基础。 对于玉米而言,上半年整体呈现N型走势,去年12月国家政策调控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市场积极补库带动期价上涨至阶段性高点,随后整体陷入高位区间震荡态势,总体可以划分三波行情。 第一波下跌行情发生于1月中至3月底,其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更多源于国家调整临储小麦拍卖政策,临储小麦成交均价大幅回落,使得担心小麦大量用于饲用替代;第二阶段更多源于农户余粮销售压力,重要的背景是需求疲弱,而贸易商继续补库能力不足。 第二波反弹行情发生在4月初至5月中,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产区余粮集中到贸易商手中,基于成本因素多有挺价心理,在农户余粮压力释放之后,现货逐步止跌回升;其二是当时外盘美玉米在巴西干旱天气担忧及其美玉米库存持续下调的带动下突破前期盘整区间,持续上涨并不断创出新高,通过玉米进口到港成本带动南北方港口玉米现货价格上涨。 第三波下跌行情发生在5月中至目前,在国内中游贸易商和下游刚需博弈的背景下,一方面外盘美玉米阶段性回落,带动南北方港口现货价格趋弱;另一方面国家频繁发出调控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应,并抑制贸易商挺价心理,带动现货价格持续稳中偏弱运行。 对于淀粉而言,大方向整体跟随原料端即玉米期现货,淀粉-玉米价差上半年整体呈现为先扬后抑的走势,大致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即1月到4月下旬的持续走扩和随后的持续收窄。 第一阶段价差持续走扩主要有成本端和供需两个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产区玉米价格高企,加上当时行业库存未见明显累积,行业供需相对偏紧,使得产区淀粉维持在生产成本之上,继而通过基差支撑淀粉期价,而玉米则更多参考北方港口现货价格,由于产销区倒挂的存在,淀粉-玉米价差持续走扩。而第二阶段持续收窄,则对应源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逐步转向反面,其中供需端是主导因素。
展开>>
收起<<
《华泰期货-专题报告:上半年玉米与淀粉市场回顾-21062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期货-专题报告:上半年玉米与淀粉市场回顾-210622(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泰期货《专题报告:上半年玉米与淀粉市场回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内容概要 考虑到上半年即将过去,有必要回顾今年以来玉米的和淀粉的期现货行情,以期为后市行情判断打下基础。 对于玉米而言,上半年整体呈现N型走势,去年12月国家政策调控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市场积极补库带动期价上涨至阶段性高点,随后整体陷入高位区间震荡态势,总体可以划分三波行情。 第一波下跌行情发生于1月中至3月底,其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更多源于国家调整临储小麦拍卖政策,临储小麦成交均价大幅回落,使得担心小麦大量用于饲用替代;第二阶段更多源于农户余粮销售压力,重要的背景是需求疲弱,而贸易商继续补库能力不足。 第二波反弹行情发生在4月初至5月中,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产区余粮集中到贸易商手中,基于成本因素多有挺价心理,在农户余粮压力释放之后,现货逐步止跌回升;其二是当时外盘美玉米在巴西干旱天气担忧及其美玉米库存持续下调的带动下突破前期盘整区间,持续上涨并不断创出新高,通过玉米进口到港成本带动南北方港口玉米现货价格上涨。 第三波下跌行情发生在5月中至目前,在国内中游贸易商和下游刚需博弈的背景下,一方面外盘美玉米阶段性回落,带动南北方港口现货价格趋弱;另一方面国家频繁发出调控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应,并抑制贸易商挺价心理,带动现货价格持续稳中偏弱运行。 对于淀粉而言,大方向整体跟随原料端即玉米期现货,淀粉-玉米价差上半年整体呈现为先扬后抑的走势,大致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即1月到4月下旬的持续走扩和随后的持续收窄。 第一阶段价差持续走扩主要有成本端和供需两个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产区玉米价格高企,加上当时行业库存未见明显累积,行业供需相对偏紧,使得产区淀粉维持在生产成本之上,继而通过基差支撑淀粉期价,而玉米则更多参考北方港口现货价格,由于产销区倒挂的存在,淀粉-玉米价差持续走扩。而第二阶段持续收窄,则对应源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逐步转向反面,其中供需端是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