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能源系列研究之一:“电荒”现象的误区、成因与影响-211012

《中泰证券-能源系列研究之一:“电荒”现象的误区、成因与影响-211012(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能源系列研究之一:“电荒”现象的误区、成因与影响-211012(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三季度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电力运行趋于紧张,但令人费解的是,今年经济增长难言强劲。 那么,电力紧张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的持续和解决又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报告对此进行展开分析。 到底谁是今年用电大户?三季度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特别是部分地区甚至居民用电也受到了影响,而今年全国主要电网最高用电负荷明显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水平。 不过,一方面,从电力供应上来看,发电设备似乎并未开足马力。 而另一方面,从电力需求情况上来看,经济增长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依然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程度变化,用电增长也并未对发电系统提出超出以往水平的过高要求。 发电量的高增速和经济增长状况类似,都是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 从发电结构上来看,今年水电表现明显不及去年,而对于火电的依赖显著上升。 今年前7个月火电对于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的43%一举提升至超过75%。 从用电端来看,今年以来第二产业对于用电量的增长贡献最为突出,但相比于去年,第三产业的改善幅度更大。 从制造业行业来看,其实今年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增长相对而言并不算快,在政策严控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煤价前所未见,内蒙拖累供给。 从直观感受上来说,“拉闸限电”和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之间存在着较为直接的联系,为了目标完成而主动限电就成为不少地市的无奈之举。 不过,能耗双控并非电力限供的唯一原因,“电荒”的根源还是出在煤炭供应上,在供需格局紧张的作用下,煤炭价格今年以来持续攀升。 偏紧的供给和高企的价格,导致电厂煤炭库存严重不足,存煤可用天数只有去年同期一半左右。 从供给结构上来看,我国动力煤供应超过96%均来自国内,进口部分的占比只有4%左右。 因此,今年以来的煤炭供应偏紧还是和国内产出增长相对迟缓有关。 而从地区煤炭产量上来说,今年煤炭供给的拖累主要是来自内蒙古,今年前8个月,内蒙古原煤产量占比较去年底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垫底。 对于愈演愈烈的“电荒”现象,政策层面对此高度重视,应对措施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推动煤炭产量的加快释放,缓解供应瓶颈。 不过,近期由于山西、陕西等煤炭大省遭遇强降雨,后续供给恢复存在不确定性;二是推动煤电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提高电力企业发电意愿。 影响究竟多大:拖累增长超1%,加速价格传导。 事实上,不同行业受到限电限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高耗能行业所受影响相对更大。 我们通过对行业分组并根据实际生产冲击所做的测算表明,在基准假设下,若政策持续两个月,将拖累工业增加值增速约3.2个百分点,对GDP的影响约在1.2-1.3个百分点。 考虑到后续限制程度或有缓和,拖累程度可能小于我们的估计。 不过,限产限电事实上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着倒逼作用,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能源价格提升有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缓解“电荒”问题所采取的电价调整也会带来国内物价水平的波动,并且,电力价格上调可能会加快价格上涨由PPI向CPI的传导。 测算结果表明,如果按照调价措施电价上涨10%,将会带动PPI增速上行1.2个百分点左右,而对CPI增速的影响约在0.2-0.3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