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观察:中国的“生产率悖论”与企业有效破产的好处-211009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观察:中国的“生产率悖论”与企业有效破产的好处-211009(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观察:中国的“生产率悖论”与企业有效破产的好处-211009(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年来,“生产率悖论”越来越令人困惑。 尽管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生产率增长仍然缓慢。 中国的生产率增长也有所放缓,但降幅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 对此,经济学家蔡昉给出了两个解释:第一,富裕国家的劳动力从生产率高的部门流向了生产率低的部门,造成整个经济的生产率下降。 第二,在中国,这一问题归因于“创造性破坏”不足。 他认为,提高中国的生产率需要更多的创造性破坏,但这一过程需要有序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破产程序。 蔡昉是中国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之一。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前副院长,他以人口经济学研究而闻名。 今年8月,蔡昉发表了题为“中国的生产率悖论”的演讲[1],他在演讲中指出,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中国经济效率的关键。 蔡昉演讲的题目参考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在1987年感叹美国生产率增长放缓时说的一句话:“你可以在除生产率数据以外的任何地方看到计算机时代[2]。 ”事实上,自从索洛教授说出他著名的妙语以来,生产率悖论变得越来越令人困惑。 在过去二十年里,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3]。 2000年,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每秒可以进行4.9万亿次浮点运算(FLOPS)。 20年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增强了近10万倍,每秒能够进行442000万亿次浮点运算。 对信息的即时访问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连结。 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增长了十倍以上,从2000年的4.01亿增加到今年1月的47亿[4-5]。 大多数人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网络,而这种便携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 尽管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进步,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生产率增长仍然缓慢。 以就业人口人均产出衡量,经济年增长率从2000至2010年期间的1%下降到2011至2020年期间的仅0.6%。 这种减缓不仅限于少数领先国家,图1中37个国家大多数位于45度斜虚线以下,这表明他们在过去十年中的生产率增长要比之前一个十年慢(爱尔兰是一个明显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