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固收周报】央行操作释放暖意,债市情绪继续向好2021年第34期总第64期-211107

文本预览:
本周核心观点:宏观利率 经济基本面 资金面 利率策略 当前债市按照震荡市逻辑演绎,下周经济数据或依旧较弱,偏松资金面配合下,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难以形成长期趋势。自10月中旬,长端利率完成对宽松预期修复以来,在没有更多利空的影响下,债市按照震荡市逻辑演绎,并将注意力由货币政策转向基本面。上周末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连续两月走弱,10月以来的“稳增长”利空预期被短暂打消,加之本周央行操作释放暖意,双重利好作用下,债市情绪回暖。短期来看,下周经济数据密集公布,从高频和前瞻数据上看,大概率依旧偏弱,偏松资金面配合下,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长期来看,市场环境或是明年一季度基本面迎来“二次探顶”+最早岁末年初才会看到货币政策宽松的组合,因此年内震荡市格局不变,投资者可以在2.8%-3.1%、3.2%-3.5%的震荡区间内布局交易机会,但要关注明年一季度“稳增长”政策见效、以及央行受通胀掣肘推迟宽松的可能。总之,在未见到央行宽松前,判断债牛到来为时尚早,交易型机构仍需保持一份警惕,配置型机构不妨耐心等待更好的买入点位。 央行稳定资金面,月初加量逆回购投放;市场情绪向好,机构主动加杠杆。月初资金面本就偏松情形下,央行加码投放,对冲万亿逆回购到期,体现了此前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的承诺。在资金面预期向好,以及利好消息带动下,债市情绪转暖。机构杠杆率有所上升,本周质押回购成交量一度冲破5万亿,创今年最高水平,其中隔夜回购占比均值达88%,回到7月初降准时水平。下周政府债券净融资-257亿元,较本周大幅减少2100亿元,公开市场到期也由本周的万亿回落至2000亿元,资金需求压力减轻。央行操作方面,机构杠杆率虽回升但仍在可控阈值内,资金面需求回落情形下,央行或仍是净回笼资金,预计下周资金面维持稳中偏松状态。 国内PMI继续下行,海外联储“温柔”Taper。10月中采PMI低位回落,跌至49.2%;财新PMI则有所反弹,回升至50.6%。由于财新PMI样本较小且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出口型企业,这两个数据的分歧实质上说的是,下游消费品类和出口类企业经营有所改善,但总体工业运行受到限产涨价因素制约,依然维持低迷。海外方面,本周联储议息会议相对“鸽派”,Taper路线与预期一致,同时再次重申“通胀暂时论”,认为可能在明年三四季度才看到回落,安抚了市场对于加息的担忧,美债长端有所回落。
展开>>
收起<<
《平安证券-【固收周报】央行操作释放暖意,债市情绪继续向好2021年第34期总第64期-211107(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固收周报】央行操作释放暖意,债市情绪继续向好2021年第34期总第64期-211107(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固收周报】央行操作释放暖意,债市情绪继续向好2021年第34期总第64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本周核心观点:宏观利率 经济基本面 资金面 利率策略 当前债市按照震荡市逻辑演绎,下周经济数据或依旧较弱,偏松资金面配合下,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难以形成长期趋势。自10月中旬,长端利率完成对宽松预期修复以来,在没有更多利空的影响下,债市按照震荡市逻辑演绎,并将注意力由货币政策转向基本面。上周末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连续两月走弱,10月以来的“稳增长”利空预期被短暂打消,加之本周央行操作释放暖意,双重利好作用下,债市情绪回暖。短期来看,下周经济数据密集公布,从高频和前瞻数据上看,大概率依旧偏弱,偏松资金面配合下,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长期来看,市场环境或是明年一季度基本面迎来“二次探顶”+最早岁末年初才会看到货币政策宽松的组合,因此年内震荡市格局不变,投资者可以在2.8%-3.1%、3.2%-3.5%的震荡区间内布局交易机会,但要关注明年一季度“稳增长”政策见效、以及央行受通胀掣肘推迟宽松的可能。总之,在未见到央行宽松前,判断债牛到来为时尚早,交易型机构仍需保持一份警惕,配置型机构不妨耐心等待更好的买入点位。 央行稳定资金面,月初加量逆回购投放;市场情绪向好,机构主动加杠杆。月初资金面本就偏松情形下,央行加码投放,对冲万亿逆回购到期,体现了此前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的承诺。在资金面预期向好,以及利好消息带动下,债市情绪转暖。机构杠杆率有所上升,本周质押回购成交量一度冲破5万亿,创今年最高水平,其中隔夜回购占比均值达88%,回到7月初降准时水平。下周政府债券净融资-257亿元,较本周大幅减少2100亿元,公开市场到期也由本周的万亿回落至2000亿元,资金需求压力减轻。央行操作方面,机构杠杆率虽回升但仍在可控阈值内,资金面需求回落情形下,央行或仍是净回笼资金,预计下周资金面维持稳中偏松状态。 国内PMI继续下行,海外联储“温柔”Taper。10月中采PMI低位回落,跌至49.2%;财新PMI则有所反弹,回升至50.6%。由于财新PMI样本较小且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出口型企业,这两个数据的分歧实质上说的是,下游消费品类和出口类企业经营有所改善,但总体工业运行受到限产涨价因素制约,依然维持低迷。海外方面,本周联储议息会议相对“鸽派”,Taper路线与预期一致,同时再次重申“通胀暂时论”,认为可能在明年三四季度才看到回落,安抚了市场对于加息的担忧,美债长端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