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2年第8期-220114

文本预览:
最新报告摘要 预制菜风口来临,群雄逐鹿蓝海赛道--行业专题研究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互联网企业继续为建设数字中国添砖加瓦--行业动态研究 1、最新报告摘要 1.1、预制菜风口来临,群雄逐鹿蓝海赛道--行业专题研究 分析师:薛玉虎S0350521110005分析师:刘洁铭S0350521110006 投资要点: 预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从2014年外卖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到2020年疫情催生家庭端消费需求,行业呈现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由B端延伸至C端消费者,由一线城市延伸至二三线乃至下线城市的树形发展路径。目前行业规模超2000亿元,相关企业超7万家,近5年涌入大量市场参与者。 驱动因素:B端降本提效,C端便捷美味。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小后厨面积,提升出餐效率,保证产品口味稳定,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证。预制菜在小吃快餐,连锁餐饮,高性价比外卖,乡厨,团餐食堂等场景渗透率不断提升。对于C端来说,随着80后90后成为家庭消费主力人群,面临着做饭能力退化,没时间精力,外出就餐不经济,不健康等痛点。疫情常态化下,在家就餐场景增多,盒马,叮咚买菜等新零售渠道兴起也加速了预制菜的消费普及。 行业空间:预计未来5年预制菜行业CAGR为15%,至2026年规模超4000亿元。我们认为预制菜行业在B端降本增效以及C端消费习惯变革的推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行业仍处于渗透率初期,未来仍可加速成长。预计2026年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超4000亿元,2021-2026年CAGR达到15%左右,其中B端预制菜规模超3000亿元,C端预制菜规模超1000亿元。 格局演变:行业刚刚起步,竞争格局极其分散,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有机会:目前行业集中度极其分散,主要参与者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味知香,蒸烩煮,聪厨等),农牧水产类企业(圣农发展,国联水产,龙大美食等)、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安井食品等)、餐饮企业(西贝,海底捞,眉州东坡等)、零售企业(盒马工坊,叮咚买菜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各自的优劣势,也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和渠道模式: 1)专业预制菜企业:预制菜企业通常在擅长的渠道深耕了多年,聚焦1-2个菜系,品类较为丰富,对渠道诉求更为了解,产品打造上更贴近客户需求。 2)农牧水产企业:拥有上游原材料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且深加工产品通常盈利水平高于原粗加工产品,这类企业逐步沿原有供应链向下游延伸,生产调理制品以及料理包类产品,对于原材料的特性更为了解,研发能力较强。同时,有许多以出口起家的企业对于品控的把关较严格,有工业化生产基础。 3)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通常以流通市场、KA商超起家,在行业内拥有了一定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基本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产品打造路径清晰,多家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优势,渠道分销能力强。同时主营产品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也很高,因此其冷链物流能力也强于其他类型企业。 4)餐饮企业:餐饮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线下门店品牌优势,产品上重点为自家招牌菜或者在家难做的硬菜,产品还原度较好。 5)零售企业:新零售主要消费人群与预制菜C端消费者重合度高,积淀的消费大数据更有利于洞察消费者喜好,进行精准销售。其铺设的前置仓等也为预制菜打下了较好的物流基础。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考虑到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给予行业“推荐”评级。我们认为,其中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全国化龙头,将单品势能发挥到极致。专业预制菜企业深耕区域,能成为小而美的企业。对上游农牧水产品企业而言,预制菜是难得的业务转型窗口期,如果产品力优势突出,快速建立B端和C端分销渠道,有可能诞生黑马企业。 重点关注个股:建议重点关注: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味知香,国联水产;建议关注:圣农发展,春雪食品,龙大美食,双汇发展。 风险提示:1)行业门槛不高导致短期参与者过多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3)食品质量安全风险;4)冷链物流运输风险;5)经济下行风险;6)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7)重点关注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8)行业渗透率的未来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2年第8期-22011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2年第8期-22011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2年第8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最新报告摘要 预制菜风口来临,群雄逐鹿蓝海赛道--行业专题研究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互联网企业继续为建设数字中国添砖加瓦--行业动态研究 1、最新报告摘要 1.1、预制菜风口来临,群雄逐鹿蓝海赛道--行业专题研究 分析师:薛玉虎S0350521110005分析师:刘洁铭S0350521110006 投资要点: 预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从2014年外卖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到2020年疫情催生家庭端消费需求,行业呈现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由B端延伸至C端消费者,由一线城市延伸至二三线乃至下线城市的树形发展路径。目前行业规模超2000亿元,相关企业超7万家,近5年涌入大量市场参与者。 驱动因素:B端降本提效,C端便捷美味。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小后厨面积,提升出餐效率,保证产品口味稳定,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证。预制菜在小吃快餐,连锁餐饮,高性价比外卖,乡厨,团餐食堂等场景渗透率不断提升。对于C端来说,随着80后90后成为家庭消费主力人群,面临着做饭能力退化,没时间精力,外出就餐不经济,不健康等痛点。疫情常态化下,在家就餐场景增多,盒马,叮咚买菜等新零售渠道兴起也加速了预制菜的消费普及。 行业空间:预计未来5年预制菜行业CAGR为15%,至2026年规模超4000亿元。我们认为预制菜行业在B端降本增效以及C端消费习惯变革的推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行业仍处于渗透率初期,未来仍可加速成长。预计2026年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超4000亿元,2021-2026年CAGR达到15%左右,其中B端预制菜规模超3000亿元,C端预制菜规模超1000亿元。 格局演变:行业刚刚起步,竞争格局极其分散,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有机会:目前行业集中度极其分散,主要参与者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味知香,蒸烩煮,聪厨等),农牧水产类企业(圣农发展,国联水产,龙大美食等)、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安井食品等)、餐饮企业(西贝,海底捞,眉州东坡等)、零售企业(盒马工坊,叮咚买菜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各自的优劣势,也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和渠道模式: 1)专业预制菜企业:预制菜企业通常在擅长的渠道深耕了多年,聚焦1-2个菜系,品类较为丰富,对渠道诉求更为了解,产品打造上更贴近客户需求。 2)农牧水产企业:拥有上游原材料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且深加工产品通常盈利水平高于原粗加工产品,这类企业逐步沿原有供应链向下游延伸,生产调理制品以及料理包类产品,对于原材料的特性更为了解,研发能力较强。同时,有许多以出口起家的企业对于品控的把关较严格,有工业化生产基础。 3)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通常以流通市场、KA商超起家,在行业内拥有了一定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基本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产品打造路径清晰,多家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优势,渠道分销能力强。同时主营产品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也很高,因此其冷链物流能力也强于其他类型企业。 4)餐饮企业:餐饮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线下门店品牌优势,产品上重点为自家招牌菜或者在家难做的硬菜,产品还原度较好。 5)零售企业:新零售主要消费人群与预制菜C端消费者重合度高,积淀的消费大数据更有利于洞察消费者喜好,进行精准销售。其铺设的前置仓等也为预制菜打下了较好的物流基础。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考虑到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给予行业“推荐”评级。我们认为,其中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全国化龙头,将单品势能发挥到极致。专业预制菜企业深耕区域,能成为小而美的企业。对上游农牧水产品企业而言,预制菜是难得的业务转型窗口期,如果产品力优势突出,快速建立B端和C端分销渠道,有可能诞生黑马企业。 重点关注个股:建议重点关注: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味知香,国联水产;建议关注:圣农发展,春雪食品,龙大美食,双汇发展。 风险提示:1)行业门槛不高导致短期参与者过多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3)食品质量安全风险;4)冷链物流运输风险;5)经济下行风险;6)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7)重点关注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8)行业渗透率的未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