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板块调整系情绪影响,行业基本面不变-211112

文本预览:
【事项】 11月10日,乳制品板块调整较为明显,SW乳品指数下跌2.60%。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伊利股份、三元乳业、新乳业、光明乳业分别下跌2.91%/2.69%/2.67%/1.85%。 【评论】 11月10日,乳制品板块调整较为明显,SW乳品指数下跌2.60%。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伊利股份、三元乳业、新乳业、光明乳业分别下跌2.91%/2.69%/2.67%/1.85%。我们认为,当前乳制品行业基本面未发生重大改变,本次回调主要系市场情绪影响。11月9日,刘长全在《经济日报》发布题为《不宜过度追求奶业高端化》的文章,文章中提及的“我国乳制品不应当过度高端化”的观点影响了市场情绪。 当前乳制品行业趋势不变,成本持续上行压力下,行业竞争趋缓。2020年6月以来,我国原奶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成本上升压力下,行业毛利率普遍承压,龙头乳企主动减少买赠促销,降低销售费用投入,保障利润空间。2020Q4起,终端提价逐步兑现,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打开。 本轮原奶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后,龙头乳企主动增强了原奶布局,通过收购股权或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加强与上游牧场的信息共享,锁定原材料供应,缓解成本压力。我们认为,龙头乳企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上游布局,在应对原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中能够展现出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加速实现份额扩张,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我们认为,文章并非直接否定乳制品消费升级趋势,更未否认高端乳制品的价值,更多是出于维护奶牛养殖环节利益和提升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的考虑。刘长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曾多次在《中国畜牧杂志》、《中国乳业》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本次刘长全在《经济日报》发表的文章,从观点上看延续性较强,强调要提高我国的奶源自给率,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加强乳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的联动。文章中提到希望提升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这与高端乳制品消费量的提升并不相悖。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消费呈现出升级趋势,从厂商角度来看,销售均价的提升一方面来源于成本上升压力下的小幅提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来源是产品结构的升级,龙头乳企相继推出高端单品,高端单品的增速也普遍较快。我们认为,我国乳制品高端化的趋势是由需求端拉动的,是终端消费者自发的行为,厂商在其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消费者教育,宣传了牛奶(主要是其中的乳铁蛋白)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疫情过后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健康功效更为看重,白奶(尤其是低温白奶)消费受益。 乳制品消费升级趋势并不影响整体销量,当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总量提升主要依靠渗透率的提升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当前常温白奶的渗透率较高,低温白奶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伴随着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低温白奶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从而扩大消费者基数,提升全国乳制品消费总量。从消费习惯的角度考虑,乳制品城乡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差异较大,低线城市消费频次较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加强,我们认为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可逐步提升。我们认为,乳制品高端化趋势并非人均消费水平提升的阻碍因素,监管风险较低,无需过于担心。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 原料奶成本上升; 行业竞争加剧; 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展开>>
收起<<
《东方财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板块调整系情绪影响,行业基本面不变-21111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财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板块调整系情绪影响,行业基本面不变-211112(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财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板块调整系情绪影响,行业基本面不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项】 11月10日,乳制品板块调整较为明显,SW乳品指数下跌2.60%。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伊利股份、三元乳业、新乳业、光明乳业分别下跌2.91%/2.69%/2.67%/1.85%。 【评论】 11月10日,乳制品板块调整较为明显,SW乳品指数下跌2.60%。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伊利股份、三元乳业、新乳业、光明乳业分别下跌2.91%/2.69%/2.67%/1.85%。我们认为,当前乳制品行业基本面未发生重大改变,本次回调主要系市场情绪影响。11月9日,刘长全在《经济日报》发布题为《不宜过度追求奶业高端化》的文章,文章中提及的“我国乳制品不应当过度高端化”的观点影响了市场情绪。 当前乳制品行业趋势不变,成本持续上行压力下,行业竞争趋缓。2020年6月以来,我国原奶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成本上升压力下,行业毛利率普遍承压,龙头乳企主动减少买赠促销,降低销售费用投入,保障利润空间。2020Q4起,终端提价逐步兑现,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打开。 本轮原奶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后,龙头乳企主动增强了原奶布局,通过收购股权或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加强与上游牧场的信息共享,锁定原材料供应,缓解成本压力。我们认为,龙头乳企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上游布局,在应对原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中能够展现出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加速实现份额扩张,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我们认为,文章并非直接否定乳制品消费升级趋势,更未否认高端乳制品的价值,更多是出于维护奶牛养殖环节利益和提升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的考虑。刘长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曾多次在《中国畜牧杂志》、《中国乳业》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本次刘长全在《经济日报》发表的文章,从观点上看延续性较强,强调要提高我国的奶源自给率,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加强乳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的联动。文章中提到希望提升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这与高端乳制品消费量的提升并不相悖。近年来我国乳制品消费呈现出升级趋势,从厂商角度来看,销售均价的提升一方面来源于成本上升压力下的小幅提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来源是产品结构的升级,龙头乳企相继推出高端单品,高端单品的增速也普遍较快。我们认为,我国乳制品高端化的趋势是由需求端拉动的,是终端消费者自发的行为,厂商在其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消费者教育,宣传了牛奶(主要是其中的乳铁蛋白)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疫情过后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健康功效更为看重,白奶(尤其是低温白奶)消费受益。 乳制品消费升级趋势并不影响整体销量,当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总量提升主要依靠渗透率的提升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当前常温白奶的渗透率较高,低温白奶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伴随着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低温白奶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从而扩大消费者基数,提升全国乳制品消费总量。从消费习惯的角度考虑,乳制品城乡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差异较大,低线城市消费频次较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加强,我们认为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可逐步提升。我们认为,乳制品高端化趋势并非人均消费水平提升的阻碍因素,监管风险较低,无需过于担心。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 原料奶成本上升; 行业竞争加剧; 重大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