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权益策略专题报告(期权):波动率专题系列(三)初探指数波动率行业解构-220127

《中信期货-权益策略专题报告(期权):波动率专题系列(三)初探指数波动率行业解构-220127(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权益策略专题报告(期权):波动率专题系列(三)初探指数波动率行业解构-220127(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如何分解组合波动率?在指数中,一个行业的风险因子对于整个指数波动率的影响,既包括个股或行业的权重,也包括行业的Beta。 这种分解方式规避了相关系数的影响,是本文的创新亮点。 行业Beta具有哪些特征?时序角度:在市场下跌时,行业beta变化和指数收益呈现反向关系;而当市场上涨阶段,行业Beta的下行呈现先反向再同向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截面角度:在市场下跌(上涨)时,高Beta行业的波动率走强(走弱)领先其他行业,而低Beta行业则是表现出抗跌性,也因此整体波动较低。 行业因子对指数波动率的贡献度特征以及为什么把贡献度作为本篇专题的核心?第一,长期来看行业的贡献程度排序较为稳定,金融、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和工业排序靠前,这也是行业自身的属性。 第二,波动率贡献程度变化走势和行业表现成反向关系的概率较大。 第三,上证50指数历史波动率和沪深300指数历史波动率的差额和金融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的交替运行相关。 通过行业贡献度在不同指数上的差异以及行业自身的走势表现,我们可以对不同指数的波动率差额进行描述。 这也是我们对行业因子对波动率贡献程度分析的核心意义所在:我们可以根据波动率行业贡献程度和行业Beta对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产生偏差的原因给出行业性解释。 权重变化对指数波动率的边际影响?尽管个股调整引发指数波动上行预期,但结合权重调整,这个影响可能会被高估。 风险因子1、因个股数据量较大,本文选取wind行业数据,因此会产生细微偏差;2、波动率差额的行业性解释仅在趋势层面有效,在隔日级别的差额“毛刺”中效果不佳。